末日地窖 保存地球印刷書

坐落在一條道路盡頭的小倉庫裡,一位網路先驅打造的碉堡正逐漸成形。先驅建造這座碉堡的理念如同「末日地窖」,不同的是,它保護的不是糧食種子,而是一種瀕危物種——印刷文字。

50歲的卡爾1996年成立非營利組織「網際網路檔案館」,希望將所有網頁保存下來,而現在,這位受過麻省理工學院訓練的電腦科學家兼企業家,想嘗試把所有出版過的書藉以實體形式保留下來。

抱持著想讓書本活下去的信念,卡爾說:「書本永遠都有用武之處,我們希望每本書永垂不朽。我們想收集曾出版的每一本書,我們不會做到,但那是目標。」

藏書貨櫃可控制溫濕度

卡爾用來藏書的貨櫃可以控制溫濕度,每個約可放進4萬本書,目前卡爾已收集約50萬本,而倉庫總數足以存放約100萬本。雖然100萬冊這個數目,遠低於Google的「Open Library」計畫打算掃瞄全球近1億3000萬本書籍的目標,不過卡爾認為,100萬是比較實際的數字。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專門收藏珍本的班克羅夫圖書館擔任代理館長的漢夫,稱許卡爾收藏書本的努力,他說,電子書不會讓紙本書消失,因為人們拿著手工品時,會感覺到「親密的連結」,「某樣真的很古老的東西,會讓你突然心有所感,讓你回到過去。」

卡爾從大學開始構想在網路重現傳說中的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目前他領導的「Open Library」計畫已掃瞄約300萬本書,即使是認為網路可讓知識比以往更易取得,數位烏托邦主義的崛起還是讓卡爾擔憂,「知識一直以來以許多形式存活,一開始存在人類記憶,接著存在於手抄本,再來是印刷書、縮影卷片、光碟,現在則是數位網路,這些保存形式都非常重要」,不過就算是電子書,都還是要有個儲存硬碟的地方。

在卡爾心中,這座「實體檔案館」比較不像館藏3300萬冊的國會圖書館,反而比較像是儲存預備糧食的「末日地窖」,目的在預防電子書某天突然因某種原因消失,或在有人質疑電子書的可信度時,可以提供權威性的參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