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丸:酷似高爾夫的中國古代球戲(組圖)

高爾夫球究竟是否發源於中國,一直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丸經》記載的球戲「捶丸」,和今日西方世界的高爾夫球,是有很多的相似。

「捶丸」,顧名思義,「捶」者打也,「丸」者球也。它是由唐代的馬球發展而來,競技者跨馬奔馳在約750公尺長、600公尺寬的球場上,互相舉杖擊球,由於球戲激烈異常,並非人人能打,於是發明瞭「步打球」,競技者不需騎馬,改為跑步揮杖擊球,看誰打得最高最遠,很適合較為驕弱的皇族宮女參與。
到了中唐,步打球改為在草地上挖了幾個「窟洞」,分成兩隊比賽。

到了宋代,運動之盛更空前絕後。元人所著《丸經.集序》中載:「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上行下效,民間更加流行。

明朝宮廷畫師商喜所繪的《明宣宗行樂圖》和明畫家杜堇所繪的《捶丸仕女圖》更具體描繪了捶丸遊戲的場面。


明朝商喜所繪的《明宣宗行樂圖》


明朝杜堇所繪的《捶丸仕女圖》


宋朝石刻童子「捶丸圖」(左圖)與重塑的捶丸童像(右圖)

2002年在泰安泰山岱廟出土的宋代石刻童子「捶丸圖」,也佐證捶丸的老少皆愛的球戲。不過,明朝捶丸遊戲已逐漸走下坡,《斗草藏鉤》作者說,皇宮裡「場地的限制」不是主要原因,應該是帝王體力不佳、對運動沒興趣,才是主因。滿清入關後,皇族喜愛畋獵、摔跤、 滑冰等活動,更使得捶丸不再受到青睞。

目前僅存對於「捶丸」的文字記載,首推元世祖至元19年(1282年)出版的《丸經》。全書共16章,作者「寧志齋(老人)」詳細記載了捶丸球戲的各項規則。其中對於場地要求的描寫,更是與今日的高爾夫球有驚人的相似:「地形有平者,有凸者,有凹者,有峻者,有仰者,有阻者,有妨者,有裹者,有外者。平者勿失,凸者有取,凹者有行,峻者欲緩,妨者欲巧,迎者勿及」。此外,書中還有「斫場建旗,合眾同樂」,意思是「球場上砍斫成窩,立彩色旗幟,合眾捶丸之人,相與同樂」。證諸前述《明宣宗行樂圖》中亭中不同長短的球杖、場上有不同顏色的彩旗,聯想到今日的高爾夫球場,不由得讓人露出會心的微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