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逃回北上廣讀懂「兩個中國」

你,平民子弟,憑藉天資與勤奮,在北京讀了大學,之後在當地民營或外資企業找了工作,但公司無法為你辦戶口。你節衣縮食加親友總動員,湊夠了遠郊一套小戶型的首付,結果限購了,外地人得有5年社保繳費證明才有資格買房。一些人做穩了房奴,你想做房奴而不得。這時,悲摧的你是否會有無力感,而起回鄉的念頭?

還是打消念頭吧。兩年前,一些與你同樣境遇的人,刮過一陣「逃離北上廣」的風。但日前媒體回訪發現,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又紛紛回到了原來的城市,風向已轉為「逃回北上廣」。

設若你想考本地公務員,你不擔心成為有背景者的陪練?2010年11月,福建屏南縣財政局招聘,要求「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唯一合格者是時任寧德副市長之女。你遇上了就只能恨爹不成剛。

你想自己創業。求爺爺、告奶奶辦下營業執照,你準備施展身手,可發現工商、稅務、城管及八竿子才打得著的機構頻繁登門幫襯你,無非是吃拿卡要,人為刀俎,你為魚肉。

你對本地官員違法行徑不滿,上網發帖,你危險了。3年前,遼寧西豐縣就敢「進京拘傳」記者。有些地方連新華社、央視的記者都敢打、敢抓,你能比這些人還牛?2009年,王帥為失地農民發聲,被河北靈寶市「跨省追捕」,你不怕就地拘捕?

本地官員要拆你房、收你地,怎麼辦?在廣州、深圳,可以說不知血拆為何物,前段時間廣州楊箕、獵德改造,一夜間造出了多少千萬富翁。而在另一些地方,《物權法》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都無法阻擋推土機滾滾車輪。

……

觀察者常從經濟貧富角度看到「兩個中國」:北上廣高樓大廈之美輪美奐已勝過倫敦、紐約兩條街,富裕的沿海象歐洲,貧困的內地像非洲。其實,在政治發展、制度發展的梯度上,也有「兩個中國」:沿海對內地,城市對農村,一線城市對二三線城市和縣城。相對於「第一個中國」,你在「第二個中國」碰到上述事件的概率會更高,意味著你面臨更高的交易費用。可以說,唯有讀懂了這「兩個中國」,你才能讀懂中國。

事實上,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或多或少都有,算不上特色。但政治發展、制度發展不平衡乃是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的基本國情。貧困,有經濟上的貧困,也有政治上、制度上的貧困,後一種貧困,根源是權力缺乏制衡與約束、致使交易費用居高不下,更會加劇前一種貧困。

就「第二個中國」而言,權力既缺乏政治系統內的制衡,也缺乏來自外部的制衡。中國的一線城市,政治系統內的制衡同樣發育遲緩,但有多股外部制衡力量。之一:市場經濟壯大,創造了眾多外企私企就業、自由職業機會,播撒了重信用、重契約、重規則的現代商業文明。之二:市場經濟有強勁的信息需求,催生了媒體和網路的繁榮,塑造了一個不斷擴張和深化的公共輿論和社會生活空間。之三:強大的市場力量和社會力量,涵養了大量有商業文明素養和公民素養的現代人。相對於一線城市,內地這些制衡力量基本闕如。

此外,在「第二個中國」,現代的制衡機制尚未發生,傳統的制衡機制卻早已煙消雲散。傳統的本土社會,有一批有知識涵養、有公共精神的士紳構成的本土精英階層,能為民出頭,有民望,是政治體系的外部制衡力量。可惜,現在的本土社會也失去了這樣的傳統制衡力量。

話說回來,「第二個中國」也不是停滯的。為約束政府部門的尋租行為、營造良好商業環境,內地有搞一站式辦證大廳、縮減行政許可的,有搞重點企業掛牌保護的。

鐵律是:人才和資源總是流向市場經濟和商業文明更發達、治理更優、交易費用更低的地區。交易費用比例稍降,財富生產就可以倍增。由此,似可展望一種「地區競爭制度」:不僅是經濟上的競爭,還有制度發展上的競爭,以推動本土治理的改善、交易費用的降低,最終消除這種「階段性兩個中國」現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