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黑記者王克勤遭報社內部整肅原委(組圖)
在當代中國大陸媒體中,《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主任王克勤堪稱揭黑記者的一面旗幟。他筆下揭露的北京出租車壟斷黑幕、山西疫苗亂象、河大飆車案等一系列事件,成為當代揭黑報導的經典之作。然而在7月18日,王克勤所在的調查部卻被整體撤銷,此前他待分配的住房也被剝奪。
「中國揭黑記者」王克勤
7月18日上午,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學者錢鋼在微博中發布信息稱:「驚悉王克勤領導的《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今天上午被「連鍋端」,嚴重關注!」消息發布後,迅速引起網友關注,截止當天夜間,已被轉發5000多次,評論1800多條。
王克勤本人卻對此保持低調,他個人博客和微博都沒有提及此事,但在錢鋼透露消息不久,王克勤也轉發他人摘自德國達豪集中營入口鐫刻的名言稱,「當一個政權開始燒書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燒人!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
面對這種異常舉動,其他知情的媒體人紛紛發言,事件的原委由此逐漸清晰。
這一事件的前因還要追溯到2010年3月17日,當時《中國經濟時報》刊發王克勤團隊的長篇調查報導《山西疫苗亂象調查》,引起輿論嘩然。兩個月後,時任《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簽發該報導的資深媒體人包月陽被免職並調離,原發展出版社代社長韓立軍接任該報社長兼總編輯。
山西疫苗亂象
此次調查部遭裁撤,據稱是韓立軍以財經媒體轉型為名,對王克勤團隊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中的最新一擊。此前,中國經濟時報社經集體研究為王克勤等職工各分配了一套住宅,但社長韓立軍近期簽署紅頭文件,將王克勤的住房改為集體宿舍。
在《南方週末》編輯傅劍鋒等人看來,中國經濟時報社的這種舉動,無異於是對王克勤的公開羞辱。王克勤的團隊一直以清貧著稱。據稱,王本人在報社的月薪僅為2700餘元,這一收入水平甚至低於某些體力勞動的農民工。但這個富於理想的團隊在這種清苦條件下,完成了多部具有影響力的重磅報導。
王克勤的前同事、記者馮軍在微博中透露,據他所知,自山西疫苗案後,王克勤一直「被整肅」:多次會上被批為報社「不正之風」,後被要求不許擅自接受採訪,不許做負面新聞,本次調查部被撤銷之事亦不許外泄。
王克勤的好友、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也在「經濟觀察網」上撰文為王克勤鳴不平。但他不贊成對此事的過度解讀,即認為輿論監督、特別是調查性報導的大環境惡化了,或者報社以外有人要拔掉王克勤這樣的釘子。事實應該不是如此。近期瘦肉精、達芬奇等調查性報導依然風生水起。
或許是對此有所感知,此前的7月12日,王克勤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他在《法治新聞傳播》2011年第2輯上刊載的文章《調查性報導基本問題梳理》,將他來京從業十年的經驗和盤托出。
王克勤在文章中提到,中國大陸嚴格意義上的調查性報導應當以1998年《財經》雜誌的創辦為標誌,發展軌跡呈現為「駝峰狀」波浪式發展:2003年孫志剛事件報導造就了第一個高峰期,但隨後有關部門出臺了不得跨地區跨行業監督的禁令,導致2005-2006年報導滑坡。第二個高峰是在2007年,《財經》雜誌發表《誰的魯能》,揭發「黑箱私有化」和「合法」瓜分國有資產的黑幕。隨後的2008和2009年,因北京奧運會和建國60週年,調查性報導再次進入低谷期。第三個高峰出現在2010年,標誌是關於山西疫苗亂象以及截訪「黑監獄」安元鼎公司的報導。
北京保安公司安元鼎私設黑監獄截訪關押。
安元鼎公司的"保鏢隨衛保鏢特勤"。圖片來源:安元鼎公司網站
王克勤對後來者提出的建議是:調查性報導成敗的關鍵在採訪調查。一個好的調查性報導其工作量配置應該是:10%用於選題遴選;75%用於採訪調查;10%用于思考梳理;5%用於新聞寫作。他強調,採訪必須深入現場,進行全面、精確的報導。對於事實要反覆核實,文字卻力求平白樸實,不能文學化、情緒化,更不能慷慨激昂、隨意宣泄。
- 關鍵字搜索:
-
揭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