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 製作江青鞋的代價是多少?

70年代初期,江青從轟轟烈烈的「文革」運動中騰出手來,開始醞釀能夠突出自己、抬高自己的服裝。她忙裡偷閑地翻閱了一些服裝資料。唐代出了個女皇帝,她對唐代的服飾備加青睞。

1974年5月19日下午,江青把當時文化部核心小組成員於會泳、浩亮、劉慶棠召到釣魚臺她的住所,還另外請了三位女京劇演員。江青閑扯了一些「樣板戲」的排練演出情況之後,江青開門見山地談出了她想制做服裝的意圖。

為配合衣裙成套,江青還要給自己做雙特別的鞋。

為了這雙「江青鞋」,費盡了多少人的心機,揮霍了多少人的血汗,已實在難以計算了。

一天,浩亮手捧著一本《陝西唐三彩俑》畫冊,又向中國京劇團的服裝師傳達江青的指示。

「首長要你們照這些唐俑腳上的鞋樣子做一雙鞋,特別要參考這一雙設計」——他手指的是武則天女皇帝。

「首長還特別提出了具體要求,你們認真聽仔細,千萬不能出岔子。」

對江青的「要求」,服裝師們聽過不止一次了,但哪一次也不敢有半點疏忽,無論「要求」是具體還是抽象,他們都要花費百倍、千倍的努力。

果然,這次的「要求」又十分苛刻。

「首長說,穿上這雙鞋,既要露出藏在長裙子下鞋子的花紋,又不能妨礙拖到腳面的裙子擺動,聽明白了嗎?」

浩亮見幾位師傅表情嚴肅,越發加重了語氣:「鞋要做成厚底的,底高一寸,穿起來要襯托出首長的高大。」

江青的腳是一雙「解放腳」,明顯地留著她小時纏足的痕跡。她既要使它們舒服,又要讓它們美觀。所以,給江青做鞋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保護,二是美化。

江青出於對戲裝的厚愛,對這雙鞋又提出一種參考依據——傳統戲中的「福子履」和「余太君鞋」。它們與唐俑的鞋風格截然不同,要將這兩種不同風格集中於一鞋,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服裝師們設計了大量的草圖,到了浩亮手中都沒有被通過。最後,浩亮獨出心裁,要大家用橡皮泥捏制鞋模。大大小小的鞋模捏了一堆,他才選中一個式樣。

經過劇裝廠的連夜趕製,終於誕生出一雙不倫不類的「江青鞋」。

誰知江青穿上,鞋底太厚不能走路了,又嫌做工粗糙,下令重做。

這一回,她改要一雙薄底鞋。

「底雖要薄,但必須是千層布底,再加個橡膠後跟,這樣我才好走路。」江青交待。

可是,劇裝廠是做不磨不費、花哨而不耐用的舞臺戲裝的工廠。鞋也只能是舞台上穿穿,不是用來常走路的。上次那雙厚底的就算是勉強做了。這次又要薄底、帶橡膠後跟,能走路耐穿的高標準生活用鞋,劇裝廠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經四處打聽,最後終於得知,北京只有一家鞋店可以承做這樣的「怪活」,那就是大名頂頂的「內聯陛」。

於是,一張說明來路的特別介紹信很快開到了「內聯陛」,浩亮派人前去聯繫,在工廠的支持下,總算找到了鞋底、鞋面、鞋旋子,再拿回劇裝廠趕製,反反覆覆,不知修改了多少遍,才算交了差。

(摘自《炎黃春秋》1993年第6期,作者:曉高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