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看病到底要花多少錢?(圖)

在這張小小的醫療保險卡片背後,又隱藏著些什麼呢?

前段時間總是胃痛,老毛病犯了,和附近診所的醫生約了時間去看,在交了10歐元的門診費用拿到單子後,就和醫生談病情了,他到也沒怎麼囉嗦沒幾分鐘就寫單子讓我去藥房開藥。這裡要說的是,德國一般老百姓看病都是到這種私人診所,在醫生搞不定的情況下會推薦你去醫院。也就是說,如果是小病小災你直接去大醫院是不會受理的,人家會管你要私人醫生的單子!當然急診除外了。這個藥我並沒花錢,可吃了5天後沒什麼效果,我這個人比較疑神疑鬼,不會是胃癌吧!我就又去找這個醫生,說完全沒效果,堅持要做胃鏡。這老頭也沒辦法,寫了個需要做胃鏡的單子,於是當天下午我就去了醫院,並約了第二天做檢查的時間。第二天胃鏡做的我那個難受啊,不過結果不錯,就是個胃炎。醫生又給我開了藥,並說了一堆注意的話,於是自己捧著藥樂樂的回家了。

這番折騰,總共花了10歐元。不僅如此,據我所知,就是做闌尾炎手術,做乳腺癌手術又怎麼樣?照樣是10歐元!為啥這麼少?都是因為德國有一個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在起作用。今天,讓我們走進他。

德國的法定醫療保險制度(德國人90%參加了法定醫療保險,參加私人醫療保險的為9%,即那些極富有階層,不在本博客討論範圍)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就是投保人繳納的保險費多少主要取決於經濟收入,而他們享受的醫療服務沒有差別 ,說白了就是,一個失業者和一個月工資3000歐元的人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但看的是一樣的醫生,吃的是一樣的藥!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收入幫助低收入,富人幫助窮人的保險制度!

具體的說,德國法定醫療保險參加者分為義務保險者和自由保險者。義務保險者是指月稅前收入不超過法定義務界限的就業者、失業者、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大學生和就業前的實習生等,這些人必須參加法定醫療保險(注意看,是必須。我查到得2001年封頂線為3350歐元,保底線為325歐元,即超過工資3350歐元以上部分不再徵繳,而工資性收入低於325歐元可免除繳費義務。也就是說,這部分德國人可以免費得到治療。另外保費為稅前收入的13%-17%,由僱主、僱員雙方各承但一半。)按照有關規定,投保者的配偶及其子女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待遇(這條我們有切身的體會,就是我和我老公結婚後,我們只需要交一個人的保險就可以管兩個人,只要作為配偶的那個人月工資不超過400歐元,在目前我們都是學生的情況下,是非常合算的!)

那麼你說了半天,到底要交多少保險費呢。就不到30歲的學生來說,每月需要交納67歐元,這筆費用在我每月打週末工賺500歐元的情況下,不算小數目。但卻解決了我一個非常大的後顧之憂。因為一旦得病,小的還好,如果是大病,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怎麼治的起呢?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生了病怎麼辦?忍著嗎?顯然不行,可現實中呢,確實是很多人都這麼做。為什麼?因為沒錢,因為醫院的費用太高!在我們的情感節目中,有多少是因為孩子,丈夫,妻子看不起病,向社會求助,最後得到好心人的捐款,病痛才得以醫治,很多的主持人在謳歌這種現象,可是這種事情正常嗎?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法嗎?被社會曝光的畢竟是少數啊,那些大多數的無錢百姓,難道不是面對高昂的醫療住院費用而望而卻步嗎?不是只能回家忍著嘛!

再談所謂的刺激消費,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老存錢,不捨得花?除了為房子,孩子上學攢錢以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對自己老年的不確定性,說到底就是對自己看病花銷的不確定性,您別老是在高房價,高學費上使勁啊。您搞個大的系統工程,搞好了這個醫療保險,您還能賺更多的錢,您信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