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乳標準遭批 專家指大企業染指制定

【看中國記者林小舟綜合報導】自從2008年大陸國產奶發現三聚氰胺後,國產奶的品質就一直受到質疑。針對2010年6月新版本的生奶收購標準,日前業內專家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和乳業龍頭老大光明乳業的老總郭本恆對此分別提出批評。

業內權威論斷中國生乳標準全球最差

7月3日,光明乳業的總經理郭本恆在參加中國經營論壇發言時指出,中國生乳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郭本恆對中國去年剛出臺《生鮮牛乳收購標準》表達了否定,說「垃圾生產出來的就是垃圾」,而且揭示了當前標準並不對抗生素、亞硝酸鹽做檢測。

當前中國奶業採用的是2010年6月的新版《生鮮牛乳收購標準》,其規定了生乳中細菌總數規定為每毫升低於200萬個。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於2.8克,比1986年頒布的GB6914-86《生鮮牛乳收購標準》標準降低,1986年的生奶收購標準是生乳中細菌總數分為四個等級,一級每毫升低於50萬個,二級每毫升低於100萬個,三級每毫升低於200萬個,四級每毫升低於400萬個。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於2.95克。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生乳蛋白質含量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總數普遍為每毫升20萬個以下,標準最高的為美國和歐盟,每毫升10萬個以下。

對於2010年6月份開始實施的新的生奶收購標準,郭本恆認為用如此低的標準要求生產出高級產品,根本無法做到。

而早在郭本恆之前,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6月15日的業內會議上也炮轟該標準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業的恥辱」,王丁棉在接受採訪時說,按照現有的生乳標準,「很少的蛋白質,那麼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而在郭本恆發言之後,王丁棉再次對記者肯定了郭本恆觀點的正確性,他說郭本恆作為食品學博士,「不像有些乳企負責人那樣只注重產品的行銷,這次郭本恆對於乳業標準及我國乳業的現狀說的也都是大實話」。

衛生部撰文生乳標準未降反提升?

但衛生部日前在其網站撰文稱生乳標準並未降低,按照1986年的收購標準,只要達到IV級標準每毫升低於400萬個即可以收購,而2010年新公布的標準將菌落總數指標從400萬CFU/毫升調整為200萬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購門檻,應該說要求更加嚴格了。

王丁棉對此反駁說,舊標準實施期間,南方乳製品企業對生乳細菌總數的要求基本都低於每毫升50萬,廣州的企業能達到10萬以下。而北方的企業要求生乳細菌總數低於50萬的應該在三分之一以上,高於200萬接近400萬的佔少數。所以說現在的標準和原來比,都降低了。

大企業染指政府生乳標準制定

郭本恆在7月3日的中國經營論壇時對國內的大乳業集團和政府也做出了批評,他說國內有些奶企缺乏誠信,忽悠消費者。現在生奶不過關,傷害整個中國乳業的國際競爭力,而缺乏誠信的企業,更將面臨淘汰。郭本恆認為,大陸奶業亂象叢生,與政府監管力度薄弱有關。監管薄弱還導致奶業中的創新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和保護,新產品推出市場很快就遭到複製,阻礙企業研發、掌握核心競爭力。

對此,王丁棉有更具體的舉例分析,證明大企業利益捆綁,染指政府的生乳標準制定。他說,市場上銷售的液態牛奶主要分為巴氏奶和常溫奶兩種。在牛奶加工過程中,135℃-152℃高溫瞬間消毒殺菌製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保質期半年左右,可常溫存放;75℃到85℃緩慢加熱殺菌的稱為「巴氏奶」,以優酪乳為代表,需低溫儲藏,保質期多在一週左右。理論上來說,巴氏奶的營養比常溫奶要高。因為殺菌溫度過高時,菌類被殺死,營養成分也隨之流失。

目前新國標將菌落總數提至每毫升200萬個,用這樣的牛奶做巴氏奶,不但風味、營養受到影響,還會引發一些不確定的食品安全因素,但這對於超高溫加工的常溫奶倒是影響不大。新國標放寬細菌標準後,因為低標準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溫奶的大企業收購。用這種方式,無需在兩種奶業的生產商不需經過市場競爭,直接在奶源處就將巴氏奶企業擠垮。這也導致巴氏奶在我國液態奶中所佔的份額不到20%。而在發達國家,常溫奶被稱為罐頭牛奶,很少有人喝。

按照王丁棉的分析,生乳標準的寬鬆化實質是目前奶業市場上生產常溫奶和巴氏奶企業的市場之爭,而最後政府標準一面倒,很顯然背後有大企業操縱。

本文留言

作者林小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