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中國宏觀經濟決策為何纍纍潰敗

中國經濟轉型30年,功過是非將會由歷史來評說,所以,我只說當下。

相對華爾街來講,美國在華盛頓手上,已經在政治體制上、在經濟架構上、在文化建設上,形成固有的成熟的體系。華盛頓本人,有一萬個理由可以競選第三任總統,但是,只有一個理由讓他不能繼續競選,這個理由就是《獨立宣言》。從此,華盛頓毅然回到弗吉尼亞鄉下農場,甘為布衣農夫,清貧如水。

中國人喜歡做官,作了官,可以終生享受榮華富貴,跟華盛頓相比,不覺可恥嗎?我沒有從政的野心,終生不會為官,就我這點水平來看,可以說,現在的公務員,99%的人統統應該滾蛋,該下崗的下崗,回農村的也應該堅決遣送返鄉。一年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出國花掉納稅人9000億元,你們為什麼不自己掏錢?

當然,我考慮不僅僅只是這點。中國人民總有一天會有自己的選擇,卻不是在當下。在當下的體制之下,如何避免宏觀經濟的重大失誤,如何讓老百姓增強幸福感,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我們面臨的終極選擇。

但是,反思這幾年的宏觀經濟決策,我們得出的一結論是,中國宏觀經濟決策應該回歸常識。

我們讀小學一年級開始,便開有常識課,便對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深感敬畏。常識,極普通的知識,仔細讀讀便可悟出很多道理。比方說,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對一個童貞的少年來講,老師的講解一下讓我們了悟了許多,原來,我們地球還有那麼大的大海。

我們的宏觀經濟決策層,還沒有讀懂常識,就一個一個拿到博士學位,不過,都是西太平洋的。所以,我們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決策,最首要的任務是回歸常識。不要那張西太平洋的博士學位,要一種踏踏實實精神,回歸常識。

遠的我們就不說,就從2010年說起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國務院都幹的是啥?

2010年1月,國務院的第一個規劃方案出臺了。當時,我們對國務院抱有一點信心,我和建海通了一個電話,談這件事。要知道,這可是新年的第一個規劃,總該是有一番作為的吧。誰知,建海反問我:皖江在哪?

我知道那麼多大江大河,唯獨不知這個皖江,更不知皖江在哪。奇怪的是,我剛剛從合肥做完演講回到上海,那天晚宴上有合肥市政府一位領導,合肥什麼局長,沒聽說什麼皖江啊。後來,安徽的朋友告訴我,皖江就是合肥到蕪湖這一段長江,因流經安徽,所以,稱這一段江面為皖江。這就把我搞懵了。現在不是三國時期,也不可能在長江上打水戰啊,這一段江面能有什麼的戰略意義?這是常識。

但是,國務院還是批了,而且是2010年第一個規劃。沒錯,網上說,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這是我國批准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這個,對宏觀經濟有什麼戰略意義嗎?產業轉移,哪兒不能移,非要移往安徽?所以,這個可以沒有,卻偏偏有了。我一晚沒睡,全面研究安徽區域經濟,實在找不到什麼亮點。而且,把產業轉移當做國家戰略,也是沒譜的事。

哪知,第二天股市開市,安徽股票紛紛漲停。因為我沒有持有安徽股票,所以沒在意。

過幾天,國務院又批了一個規劃,說的海南要成立國際旅遊島,這下我心裏有譜了,我托朋友在發改委得到這個消息,轉而一想,趕緊買了一點海南股票吧,搞宏觀經濟沒用,沒準兒股市會有所反應。果然,國務院消息一公布,海南股票有5支漲停。天哪,這哪裡是什麼宏觀經濟戰略規劃,這是告訴大家炒股票啊。

這一年國務院批了18個區域經濟規劃,各種名頭都有。江西搞了一個鄱陽湖生態園區,因為本人是江西人,對江西特別瞭解,我不相信江西鄱陽湖在生態上能做什麼經濟文章,無非只是一個名頭,能對宏觀經濟產生什麼作用?有什麼戰略意義?今年大旱,鄱陽湖成了大草原,我終於明白鄱陽湖如何成為生態園了,名至如歸。

現在這18大規劃,流產的流產,沒流產的也不到一年就無疾而終。真正能搞出名堂,也實在難於啟口。

12萬億投資的大笑話

2010年全國兩會開過,地方官員信心爆棚,一樁樁違背常識的是紛紛登場。最離譜的,莫過於湖北的12萬億投資計畫。3月22日,在湖北省經濟形勢及重大項目信息通報會上,該省發改委主任許克振介紹,截至目前,全省重大項目庫已入庫項目3.76萬個,投資總規模達12.06萬億元。這些項目,最遲將在「十二五」初期集中開工建設。

12萬億,對湖北省意味著什麼?全省人民干10年創造的所有的GDP。

我們當時就啞了。房產大躍進不夠,還來投資大躍進,這不只是引發通脹的問題,而且必將助長腐敗。說的不好聽,這意味著貪官污吏的一次公然大分贓。

事實和我們預料的一致,現在導致的結果已經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公開的債務平臺(在銀行的貸款)已經高達12萬億,一半是已經虧空;還有隱形的債務(拖欠工程款、以土地質押進行借款和各種其他借款等)至少3萬億,已經揮霍一空。

分贓完畢。杯盤狼藉。

中國將陷入漫長的通脹中。為此,國家統計局被迫修改CPI權數,使中國的CPI已經完全無法測度通脹水平,完全變為一個中國消費指數,這也犯了一個極大的常識性錯誤。

讓我們拉看看湖北的12萬億,許克振是怎麼說的:湖北省經濟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將仍然主要靠投資帶動,投資將佔到經濟增長的七成以上。一方面,轉變發展方式,要通過項目來落實、通過投資來改變;另一方面,過去積累的問題,也要通過投資引導來消化。所謂過去積累的問題,就是過去低效率的項目所欠的債務,要靠新的貸款來還。

項目還沒有來,首先想到的就是填平過去的窟窿。

而對12萬億的資金來源,許克振並沒有諱莫如深,而是直言不諱地說,2009-2012年全省投資來源約為5萬億元,將分別來自各級財政性資金、國內貸款、企事業單位自籌、以及利用外資和債券等其它資金。但餘下的缺口,則寄望於社會資本來解決。

投什麼?和其他省市沒什麼區別,雖然列舉了6大類別,幾十個科目,無非是花花架子,最大比重就是港口、鐵路、機場、能源等等。

資金來源,張嘴就來。

我注意了外電的許多報導,都不知道中國政府究竟要幹什麼?因為這不符合常識。其他省市當然不會像湖北這樣,但是,各種提法層出不窮,一片大躍進的樣子。在這種瘋狂的狀態下,我們還能幹什麼?我們只有反問:天,中國究竟要幹什麼?

房地產能成支柱產業嗎?

2月21日上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主辦的「國際金融危機與我國的應對措施」專題報告會上透露,第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確定為房地產,但規劃具體措施尚需等待」。

隨後他透露,原來十大振興規劃沒有房地產,是能源。「能源其實很重要,但能源行業的振興規劃最終改成了房地產,可見中央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不過,他坦誠,「至於具體有什麼措施,我也不知道!」

成思危宣布房地產被列入十大振興產業,網上一片嘩然。

曹建海從北京打來電話,徵詢我和時寒冰的意見,我提議我們每人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連夜掛在博客上,反擊成思危。因為我們知道,明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將要討論這個這十大產業最後歸屬,成思危預先發布消息至少是違反組織紀律;其次,我們認為在網上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可以促使決策層改變決定。

當天晚上,我們三人的博客同時發出。我們幾乎同時認為,一是全球經濟體沒有一個國家把房地產列為支柱產業,這是一個夕陽產業,沒有成長性;二是房地產業的主要屬性是民生,不是投機炒賣,把房地產當做振興產業,要引起社會動盪,危及政權;三是房地產業已經在中國引發大量過剩產能,列為十大振興產業要引發經濟危機;四是房地產助長官商勾結,基層政權將被腐蝕。

當天晚上,各大網站論壇紛紛轉載,海外華人網站也在進行熱烈的討論。國務院一位年輕的領導,當天晚上就看見了我們的博客。

第二天晚上新聞聯播,播出國務院常務常務會議決定十大振興產業計畫,沒有房地產業。

然而,後面的事由歷史來寫了。誰的責任,一目瞭然。

回歸常識,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必由之路。

回歸常識,是按規律辦事,相信經濟規律,繁榮、衰退、調整、復甦,是任何經濟體抗拒不了的規律,中國這個經濟體不是永動機,世界也不可能產生永動機,該調整一定要調到位;回歸常識,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來辦,保障住宅沒有必要發債,土地出讓金要拿出來建設保障房,政府沒有錢就一定要壓縮開支,也要保證土地出讓金用到保障住宅上;回歸常識,暴露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不耽擱不拖延,就地解決;通脹的問題,要用貨幣手段來解決,行政手段只能降物價於一時,不能長久;房價的問題關係公平,必須以稅收來建立社會財富的平衡機制,躲是躲不過去。

中國。只有回歸常識,才能理性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