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城的未解謎團(圖)

 2011-07-02 1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翻開北京交通圖,很容易就看到一條環形的線路像窗格似地鑲嵌在北京城的正中心,把北京城分出城內城外。

它就是二環路,北京古城牆遺址的位置。

北京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經歷了七個世紀之久。今天,古城牆已不見蹤影,被二環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據說,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60里,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全部為板筑的夯土牆。

細心的人會發現,古城牆沒有西北角,即二環路沒有西北角,西直門和東直門路線有所不同,西直門路段就像方形桌子被砍去了一角。據史書記載,巍巍北京古城牆在元代時是方方正正的,此所謂「城方如印」。到了明代,內城、外城和皇城均有缺角現象。內城沒有西北角,破壞了北京城整體的對稱性,從整體布局上看,似有缺憾之處。

為什麼古城牆沒有西北角?這是長久遺留下來的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一個謎。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從卷帙浩繁的史書中尋找謎底,原由事理各有所云,但這個缺角之用意則異曲同工。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在20世紀50年代曾這樣解釋,當初城牆是按矩形設計的,工程設計師們千方百計地想把矩形圖案的對角線交在故宮的金鑾殿上,以表示皇帝至高無上的中心地位。但由於自然原因,最終還是偏離了金鑾殿。為避免殺身之禍,他們只好去掉一角,這就是西北角。

另有相傳,明朝建築北城牆時,西北角修建為直角,但不知何故,屢建屢塌,前後百年間,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出於無奈,最後建為斜角。

社會學家對這一自然現象有一番傳統觀念上的解釋,我國古代有一種說法,認為西北方向是個缺口。如西漢劉安寫有《地形訓》,認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撐著天體,其中支撐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天文訓》講八方吹來八風,西北方向吹來的風稱不周風,東漢班固解釋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按這種解釋,西北兩個方向不應該互相連接,而應缺口。

来源:《未知的世界:等待探索的96個神秘現象及古今懸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