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振內需 港人愛恨交織
漫步街頭,精品店處處可見陸客身影,人民幣升值,為香港內需挹注活力。但民眾卻帶著怨氣說,「大陸人來搶購消費品、炒樓,現在什麼都漲,只有工資不漲」。
「從民族立場來看,大陸經濟崛起是好事,但我們作為普通香港市民,不但沒有任何得益,反而因為大陸人來港搶購消費品、炒樓、生孩子,還有輸出黑心食品,讓我們蒙受其害! 」一位香港民眾恨恨的說。大陸經濟崛起,對香港而言,有種愛恨交織的情緒。
漫步廣東道,處處可見到陸客在路易斯威登、愛瑪士、普拉達等國際精品店前大排長龍,珠寶店裡的人員忙進忙出,招呼這些出手闊綽的大陸富豪。
陸客血拼盛況,近年來吸引不少國際精品業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普拉達沒有在米蘭、紐約或倫敦上市,6月改在港上市,預定籌資20億美元;法國化妝護膚產品製造商歐舒丹2010年在港上市,籌資8.4億美元。
陸客所帶動的經濟效應還不止於此。
大陸富豪赴港炒樓,讓香港整體房價攀升。金融海嘯過後兩年,香港房價就再創主權轉移中國大陸後新高。以港島區太古城為例,今年2月1平方公尺賣到9028元港幣(約新台幣3萬2500元),超過1997年天價8.6%。
在陸客加持下,香港很快就走出金融海嘯的衝擊,使得金融、零售、旅遊及房地產行業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氣。
至於民生面,中國大陸影響力也深入各角落,港人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公立醫院裡,有超過8成孕婦來自內地,各省口音都有。」阿安2010年8月在瑪麗醫院生產,她說,待產期間床位爆滿,大部分是大陸孕婦。
統計顯示,2010年有8萬8000名嬰兒在港出生,其中大陸孕婦生下逾4萬1000名嬰兒,未來這些「新香港之子」會在香港長大,享用教育與醫療資源。阿安很擔心未來兒子可能連托兒所都難找。
不只是新香港之子加重香港社會福利的負擔,不少大陸窮人來港後,利用各種方法領取綜合援助金 (救濟金)及失業金,或其他福利,讓政府財政雪上加霜,引起很多香港納稅人抗議。
大陸新移民也為香港就業市場帶來衝擊。
「英國殖民時代,工作薪酬每月1萬5000元到2萬元(港幣);香港回歸大陸後,求職薪酬持續下降;現在薪酬1萬4000元,而且還有很多大學生想搶這些職位。」擁有大學學歷、從事文職的殷藝祥感觸很深的說。
他分析,大陸新移民來港後,從事保安、清潔、餐飲等行業,變相拖低整個行業薪資水平,也導致基層服務水平下降。香港公司為節省開支,解雇薪水較高的老職員,以較低薪資改聘年輕人,也導致管理階層薪資水平下降。
以殷藝祥兄長從事工程監督職位為例,在香港主權移轉前,工程監督職位每月最高薪水可達港幣6萬元,現在這個職位每月薪水最高只有港幣3萬元。
「回歸前工資高,但樓價也高,所以買不起房子;現在工資低,樓價更高,更加買不起房子。」這是殷藝祥工作20多年的心聲,也是很多香港「打工仔」的真實寫照,因為收入低買不起房屋,對前景感到悲觀。
大陸黑心食品猖厥,讓香港興起一句順口溜「大陸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及小偷是真的」。
黑心食品也讓港人搶購外國品牌奶粉。3月日本震災導致日本進口食品蒙上輻射陰影,但剛生下第2胎的喬瑟芬仍舊和母親兩人分頭開車搜購明治奶粉,「還好買到3罐,下個月應該沒問題」,她一臉無奈的說。
民眾怨言不少,但香港回歸中國後,競爭力不跌反升。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5月公布的「2011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與美國並列全球第1。香港在「政府效能」及「企業效能」同時爭霸,在「經濟表現」維持第4名,「基礎建設」揚升至第21名
儘管如此,在迷人夜景閃耀的維多利亞港旁,有些香港民眾還是不禁懷念起英國時代,懷念起當年的東方之珠。「那時候的生活品質真的比較好」,一名香港市民幽幽的說。
- 關鍵字搜索:
-
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