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是因為加息不夠嗎?
由於流動性緊張導致銀行間市場利率飛快上漲,6月22日央行突然公告暫停23日的央票發行。暫停行為對利率沒起多大作用,只使週四的隔夜利率小幅下降13.75個基點,而其他期限的拆借利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七天期拆借利率上漲至9.07%,而14天拆借利率則大漲191個基點,至9.06%。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通脹不斷強化,據說6月CPI又要創出新高,而銀行間市場卻存在嚴重的流動性緊張。在我們看來,很簡單,央行使用錯了工具。
現在出現的流動性緊張,不是市場的整體面貌,而是央行不斷上調準備金而不加息的後果。中國M2高達76.34萬億元,M2/GDP的比重已經超過2,這是一個可怕的比例,遠遠不能用轉型來搪塞。整體流動性過剩是不容否認的。
而為什麼會出現整體流動性過剩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的結構性問題,根源於目前利率管制下的資金價格偏離均衡狀態導致的銀行吸儲能力不足,而非正規金融系統真正缺錢的貨幣供給問題,即銀行市場流動性不足是一個偽命題,本質上是由於利率偏低導致銀行吸儲能力不足和金融脫媒日趨擴大問題。
當前高企的通脹壓力加速單位貨幣貶值,加息幅度非常有限,帶來儲蓄負收益風險敞口持續擴大,致使私人部門強化了增加交易性貨幣持有、並盡快脫手手中現金的交易性偏好。以今年夏糧收購市場為例,當前糧市有價無市恰恰反映農民預計糧價將持續走高而不願出售糧食。不過,惜售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農民在等待一個好價格,而是農民認為與其現在售糧換錢還不如手持糧食更安全,這恰恰反映日趨高企的通脹使農民降低了現金持有的偏好。同樣糧食收購企業把收購價提高到遠高於托市價的水平,也反映企業希望盡快把手中正在貶值的貨幣換成實物儲備,畢竟在當前發改委尚未解禁麵粉和大米價格管制下,米弱稻強的價格格局反映糧食收購企業傾向於糧食囤貨。可見,交易性貨幣需求的增加,使大量金融資源以金融脫媒的形式流出正規金融市場進入民間市場進行流竄性炒作。
與此同時,大量銀行儲蓄資源購買理財產品也將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緊張,因為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委託理財的表外業務,大量銀行儲蓄資源申購理財產品無疑降低了銀行的流動性,使銀行沒有充裕資金進入銀行間市場拆借交易,從而加劇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緊俏。
由此可見,最近銀行間市場日益強化的錢荒和市場利率攀升,如同當前全國各地凸顯而出的淡季電荒根源於電價管制,恰恰是由於利率管制下儲蓄負收益持續擴大,製造了當前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黑洞和回購利率走翹。
因此,當前要從根本上消除錢荒和銀行間市場利率攀升,央行必須順應市場預期盡快啟用利率等價格型調控政策工具,央行必須快速且大幅度加息。否則,繼續在利率等政策上拖延所帶來的後果將不僅是銀行間市場的錢荒和回購利率的持續走翹;而且還將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逼向非正規金融市場,加劇金融脫媒風險和資金流竄性風險,並致使正規金融市場面臨被邊緣化之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