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胡佛研究院 重新解讀蔣介石
美國斯坦福大學校園的胡佛塔下的胡佛研究院檔案館,保存著蔣介石一生所寫的日記。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蔣介石被官方描繪成獨夫民賊。從2006年 3月開始,胡佛研究院將其保管的《蔣介石日記》陸續向公共開放,來自美國各地和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和歐洲國家的學者及民眾,每天絡繹於途,前去閱讀、研究,一個與中國大陸官方描繪完全不同的真實的蔣介石,便出現在世人面前。
2004年12月,蔣介石的孫媳婦蔣方智怡把63冊《蔣介石日記》交給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保管。胡佛研究院華裔研究員郭岱君擔負起整理和研究《蔣介石日記》的任務。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郭岱君在舊金山的一場紀念辛亥百年的演講會上,發表解讀《蔣介石日記》的演講。她說:「藉著這部日記,我們能夠進入一個決策者、一個領導者的內心世界。而這些日記,恰恰填補了中國近代史空白的地方。因為很多重大事情,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重大事情,我們知道結果不知道經過。所以這部日記非常重要,它是瞭解中國近代史不可不讀的資料。」
蔣介石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從1915年起直到去世前三年的1972年7月21日,57年間,幾乎沒有一天中斷,記錄下他所經歷的中國所有重大歷史事件。郭岱君說:「蔣介石一生,剛好是中國從滿清專制落後的社會轉型到近代工商社會這樣一個掙扎、奮鬥的階段。期間中國所發生的重大事情: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二次革命、就是反袁世凱,黃埔建校,東征北伐,九一八抗戰,之後的內戰,後來他失敗到臺灣,在臺灣從新站起來,每一件大事,他不但都參加,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主導人。」
《蔣介石日記》記錄的不僅僅是重大事件,日記的字裡行間還有蔣介石的真情流露。郭岱君說:「這麼多的日記,我們學者看來,他既不是國民黨那麼多年說的‘天縱英明的偉大領袖’,他也不是那麼神聖不犯錯誤的人,當然他更不是共產黨說的什麼‘民賊’、什麼‘獨夫’。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一個人,跟你我是一樣的人。但這個一樣的蔣介石,有很多他特別的異於常人的地方。」
郭岱君指出:讀完《蔣介石日記》,人們看到,蔣介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者:「這是毫無疑問的。來看過他的《日記》的中國大陸學者,包括帶有偏見之心來的,存心來挑戰的,最後都不得不承認,蔣先生是個民族主義者,他一生都是堅定的在維護中國的尊嚴,領土的完整。」
讀完《蔣介石日記》人們還可以看到:蔣介石是一個嚴格自律的人。郭岱君說:「他每天都用最嚴格的規範來束縛自己,有一點不好的念頭都在日記裡批評自己。比方早年的時候,他看到妙齡女子婀娜多姿,他馬上寫日記說:記大過一次。他到晚年曾經有一天忽然想念一位小姐,他馬上就說;我不應該有這個想法。」
《蔣介石日記》開放後,西方最新的研究著作是哈佛大學學者傑伊•泰勒的《蔣介石和現代中國的奮鬥》,全書引用了420則蔣介石日記,對蔣介石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天石則是最早、也是最長時間逗留胡佛研究院潛心研究《蔣介石日記》的中國大陸學者。楊天石秉持學者的良知和勇氣,甘冒觸及官方意識形態底線的風險,發表一系列著作,推動中國大陸重新客觀評價蔣介石,做了開拓性的工作。而曾任國軍總參謀長的郝伯村,近日在臺灣出版《郝伯村解讀蔣公日記》,則對國民黨在國共戰爭中的失敗,從新作出詮釋。
《蔣介石日記》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對《蔣介石日記》的研究仍在深入。一套新的中國近代史解釋體系,一部新的《中國近代史》的誕生,也許正從「走進胡佛研究院,從新解讀蔣介石」開始孕育。
- 關鍵字搜索:
-
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