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危害真是不小啊 庫區失業者大增
自1992年以來,針對三峽庫區企業的關停並轉,斷斷續續近20年。
為了三峽工程的上馬,庫區26縣(市、區)2000多家企業被關閉,這使得原本就缺乏主導產業支撐的庫區,空心化日漸深重。
「到處是新房,很少見廠房;到處是交通線,缺少生產線。」這是過去針對庫區產業空心的真實描述,如今,這樣的圖景仍在繼續。
以重慶市巫山縣為例。自三峽工程開建以來,該縣關閉了113家企業,「基本上全部關完,剩下的只有忽略不計的幾家,而且是幾個人的小廠。」巫山經貿委一官員說。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調查,三峽庫區經濟的「貧血」狀況,絕非巫山獨有。在湖北秭歸、巴東乃至重慶萬州區等地,空心情況尤為突出。
企業消失的同時,三峽庫區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庫區經濟以「吃財政飯」為主,稅收持續下降……
庫區經濟向何處去?這個問題拷問著當地政府。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記者瞭解到,庫區縣(市、區)大都明確以「工業立縣」為目標,但受交通等多種條件限制,庫區經濟要實現「華麗轉身」,談何容易。
近2000家企業關閉
6月4日,重慶巫山,這個有著小三峽、小小三峽等著名景點的城市,在「摩的」聲中醒來,街道兩旁經營燒烤、水果的小販,一路接龍。
李自德望著街道上那些以摩托車載客為營生的人對記者說,企業關閉後,很多人以此為生。
李自德是巫山縣結構調整辦公室綜合科科長,這個機構簡稱「結調辦」,它基本與三峽工程的上馬同步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關閉企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巫山縣納入國家整體關閉的企業有95家,以工礦企業為主,現已全部關閉。
隨著庫區水位上升及地質災害等影響,巫山最終關閉企業的數量達到113家,目前有一家正在關閉之中。
2000年,重慶市出臺《三峽庫區國有淹沒工礦企業破產關閉實施辦法》,為大規模企業關閉提供依據。辦法規定,淹沒企業關閉必須依據「關門走人」的原則,即企業關閉後對其法人資格依法註銷,對職工必須依法解除勞動關係,實行一次性補償安置,不搞假破產。
重慶市經委相關人士介紹,1992年以來,三峽庫區淹沒的工礦企業,在破產、關閉為主的政策下,都是一破了之,破產關閉近2000家。這一辦法導致庫區產業支撐嚴重不足、失業人數急劇增加等問題。
2006年,三峽庫區關閉企業的辦法進行調整,從此前的「破、關」為主轉向「破、立、扶、強」為主,即需關閉破產的企業將由政府部門剝離債務負擔,安置人員,使企業具備「兩無四有」條件:無債務和人員負擔,有場地、廠房、設備和優惠政策等有利條件。
但記者瞭解到,此後企業仍是一關了之,「自巫山以東這一片全部關完」,李自德說。什麼導致產業空心化?
事實上,整個庫區產業的空心化,早在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之前就已存在,只不過彼時企業並未關閉,但經營慘淡。公開資料表明,從1980年三峽工程開始論證,直到1993年正式開工,庫區企業基本上停滯不前。
在此期間,國家對庫區固定資產投產進行嚴格限制,凡屬淹沒線下的基本建設和企業技改項目基本上得不到批准。庫區大部分區縣的經濟重心都集中在淹沒線以下,工程論證期內,針對庫區企業的貸款大都停了下來。李自德說,當時,成立「三峽省」的工作中止了,工程上馬又沒有時間表,觀望中的企業基本都嚴重負債。
重慶市稅務局有官員撰文指出,三峽工程論證和準備的時間較長,在庫區生產力布局上,國家沒有安排大的投資,這種「不上不下」對庫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頗大。另一方面,三峽庫區一直是中國的連片貧困地區,庫區內有近10個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交通不便利等,使得庫區經濟長期乏力。
及至工程開工建設,庫區企業終於面臨著關停並轉,但因大多數企業規模小、機器設備老化等原因,難以並轉只好關閉。而另一些遷建企業在漫長的搬遷過程中,長期處於待遷或停產半停產狀態,且遷建期按規定都在3年以上,投入產出效益相對延緩。
同時,庫區沒有支柱企業,主導產業缺乏。以重慶萬州區為例,該區年納稅能力2000萬元以上的,僅三峽電力水利集團和太白酒業公司。
而庫區在企業關閉之後,雖然引進了一些企業,但「水土難服」,「效益都很不好,吸納就業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企業都不願意來」。李自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巫山縣在2007年貸款3億元,建了工業園區,但是入駐的企業沒幾家,現在這3億元的貸款還沒有還清。
重慶市國家稅務局於去年調研發現,早前對口支援庫區而進入的企業,其政治性多於經濟性,多數企業效益不好,同樣存在高產值少稅收狀況。
外部「輸血」和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影響著庫區經濟的增長。
「吃飯財政」的窘境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前,李自德等人去重慶其他地方考察,回來後略有感慨。他說,整個巫山縣去年的財政收入僅3億元,全縣2010年的工業產值僅20億元,相當於其他地方一個企業的產值。
李自德說,現在財政收入遠遠滿足不了開支,都靠「上面」補貼,是真正的「吃飯財政」。
同樣情況出現在重慶萬州。記者在萬州區一工業園內看到,包括重慶跨越農機製造公司在內的很多廠房還在建設,沒幾家企業入駐。
相關統計表明,萬州工礦企業關閉破產達232家,佔遷建企業總數的63%,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稅收增長。
企業關閉帶來的還有當地稅收的大幅下降,根據重慶稅務局2010年的調研表明,到2005年底,萬州區由於關閉破產企業帶來的由國稅部門徵收的存量稅收損失為35309萬元。
此後招商引資進來的企業,雖然享受了政府財政貼息、補助、產業發展基金、土地、稅收等多方面優惠政策,但並未給當地稅收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重慶稅務局調研指出,「一是政府投入高於企業稅收回報數倍;二是企業較高的銷售收入與其較低的稅收貢獻不相配比,表現為稅負水平偏低。」
在此情況下,三峽庫區一些區縣稅收低於GDP增長,使GDP的稅收產出質量不斷下降,這與全國普遍的稅收持續超GDP增長的情況反差巨大。
重慶稅務局的調研還表明,庫區各縣都在興建工業園區,但真正建成投產的不多,投產企業大部分尚處於享受所得稅「二免三減半」期間,基本上不繳所得稅、只繳納少量增值稅,園區表現出高產值、低稅負特徵。比如長壽的兩個園區2004~2006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總共近12億元,稅收僅1000萬元,稅負從未達到1%。
同樣在巫山工業區內,引資進來的企業不足10家。「現在工業發展不起來,國家也不允許高耗能企業存在,財政完全靠國家投入。」巫山經貿委官員說。
庫區經濟轉身之難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十二五」期間,包括萬州、巫山等在內的庫區縣(市、區),大都確定了「工業立縣」的目標。
李自德說,未來肯定要從工業入手,發展農業是不行的。現在該縣發現了桃花山鐵礦等,準備將來立足這些資源,實現經濟向好。
與巫山毗鄰的奉節縣,意欲在未來5年全縣財政收入翻一番,達到10億元人民幣,平均增速15%以上,著重發展船舶工業,打造100萬噸的渝東造船基地。
但是,有人指出,庫區這些縣市大都屬於中國淡水資源庫段之一,也是三峽庫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發展工業與實現條件或有衝突。
另外,根據重慶市稅務局的調研,庫區工業過於依賴招商引資,缺少多元投資渠道,如此造成政府收不抵支,強化外來資本進入能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地企業的發展。因此,建議政府要提供融資擔保和法律技術服務,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高利潤壟斷行業,還要多出具體措施鼓勵本地投資和各種形式的創業,注重民營企業本地化。
坐擁三峽獨特的自然環境,包括巫山縣在內的這些縣市區,一直想讓旅遊業一枝獨秀。李自德卻說,這些年來旅遊業的發展也不景氣。他指著霧氣朦朧的江面說,遊客乘船遊覽完小三峽等景點之後,就離開了,縣城對遊客沒有吸引力,消費自然無從談起。
對口支援萬州的幾個名牌企業對當地的稅收貢獻情況
◆春都火腿腸:1998年落戶萬州,1999年6月停產,隨後破產,從未實現稅收。
◆上海白貓:2000年至今,銷售收入9.04億元,從2000年上交稅金1000萬元下滑到近年200多萬元。
◆重慶格力新元電子元件有限公司:2000年以來,共實現銷售收入7278萬元,稅收貢獻卻較少。2000年~2003年未實現稅收,2003年底經約談才入庫稅金155萬元,2004年入庫46萬元,2005年入庫70萬元,2006年1~9月入庫36萬元。
◆常柴萬州柴油機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以來,10年沒有實現增值稅。2000年以來銷售收入達4.1億元,毛利率僅8%左右。
◆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投產以來,連續兩年半沒有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 關鍵字搜索:
-
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