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純天然的洗滌劑(組圖)
網路圖片
就地取材蘊含大智慧:
秦漢時期,人們就用皂角來洗衣物和頭髮了,到隋唐已形成慣例。皂角是天然植物,對人體無毒副作用,可以洗滌頭髮等細部。使用皂角水洗滌的頭髮,乾淨烏亮,略帶芳香味;洗滌的衣物顏色不褪,很受百姓喜歡。洗頭也有用淘米水,稱之為「潘」。人們還利用豬的胰髒加鹼,製成最原始的肥皂。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
淘米水(網路圖片)
1、淘米水
早在先秦至秦漢時期,人們便已懂得「就地取材」,不需另花金錢便取得「清潔液」作洗面及洗髮用。《禮記•內則》說:「沐稷而鱟粱」,唐孔穎達疏稱:「沐,沐發也;鱟,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汗用」。原來古人簡單地利用穀物的「潘汁」來洗面洗髮,所謂「潘汁」其實並非什麼特別的東西,乃是我們今天常見的淘米水。根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年幼時,因家境貧困,弟弟竇安國給買賣人口的販子買去,分別時,竇氏曾向人家乞討米潘(淘米水)為弟弟洗頭。直至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淘米水對皮膚的清潔有效用,下次下米燒飯時,或者可以考慮是否該讓淘米水輕輕地流走呢?
2、草木灰水
至於清潔衣服,古人就採用另一種「清潔劑」———灰水。即草木灰的水浸液。《考工記》曾提到,絲織品在染色之前必須「以水漚其絲」,註:「水,以灰所水也。」《禮記•內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滌衣裳冠帶,所用的就是草木灰浸泡的溶液。因為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所以能去污,這種易於取用的洗滌劑,在古時是十分常見常用的。直到近代,在中國一些較偏遠的農村中仍有用草木灰水來洗滌衣物,它算得是中國古代使用最久的一種洗滌劑了。
3、欄木灰+貝殼灰
此外,還有一種混合洗滌劑。根據《考工記》記載:「練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蜃。」所謂蜃,指的是貝殼灰,其中含有氫氧化鈣,它與「欄木灰」作用,可以生成氫氧化鉀,用它的水溶液洗滌絲織品時,會與絲表面附著的油脂作用,生成鉀肥皂,能夠把絲洗得乾脆亮麗。看來,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中國人已經在利用肥皂液的作用了。
皂角(網路圖片)
4、皂角
皂角,也叫皂莢,是豆科植物皂莢樹所結的果實。漢代的《神農本草經》早已把這種十分普遍的植物列入藥用。皂角中含有皂?,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有去污性能。當時社會上已出現售賣皂莢的店舖,可見它頗受時人採用。各種皂莢中,以「豬牙皂莢」品質最低劣,去污能力弱,也毫不滋潤;「肥皂莢」則去污能力強,氣味也濃郁。後來,人們更進一步把去除了種子的皂莢搗爛,做成球狀,如橘子般大小,供洗面、洗身之用,俗稱「肥皂團」。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它的製作方法:「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和現在的香皂相比,形制上也頗相似了。
5、澡豆
魏晉時候還有一種洗滌劑叫「澡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把豬的胰腺的污血洗淨,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澡豆。是誰首先想到利用豬胰去垢。至今沒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澡豆製作過程中,將豬胰研磨,增強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的滲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和卵磷脂,後者有增強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強了洗滌能力,而且能滋潤皮膚,所以它算是當時一種比較優質的洗滌劑。然而,由於要大量取得豬胰腺這種原料委實困難,所以澡豆未能廣泛普及,只在少數上層貴族中使用。
6、胰子
人們又在澡豆的製作工藝方面加以改進,他們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鈉(純鹼)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和均勻後,壓製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 「胰子」了。胰子在化學組成上和今天的香皂極相近。而且,產品種類更是多樣,桂花胰子、玫瑰胰子……與今天各種帶有不同香味的肥皂已頗相似了。
茶籽餅(網路圖片)
7、茶籽餅
人們今天仍在使用的鹼和茶麩(俗稱茶籽餅),在古代中國早已使用,雖然最早使用的年代不詳,但最晚在明、清時期已廣泛運用。鹼是碳酸鈉晶體,而茶麩則是油菜籽榨油後的副產品,將它搗爛用水浸出的液汁中含有皂素,也有良好的去垢效果。總之,對於個人、衣物等各方面的清潔和衛生,古代的中國人很早便已經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不少更是價廉環保的方法呢!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