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圈錢緣何成了「出洋相」(圖)

今年3月至今,已經有18家中國公司被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停牌,4家企業被勒令退市。

造假上市,在國內並不鮮見,成本也不低。但倘若造假造出國門,恐怕就沒那麼幸運了。今年3月至今,兩個月的工夫,已經有18家中國公司被紐約證券交易所等停牌,4家企業被勒令退市。造假上市、上市後繼續造假,一些「中國概念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遭到獵殺。

這些涉嫌造假的企業都冠有一個「中國」的響亮名頭:中國高速傳媒(CCME)、中國教育集團(CEU)、中國綠色農業(CGA)、中國閥門(CVVT)、中國清潔能源(SCEI)……這些企業被統稱為「中國概念股」。

看看輸送中國企業前往美國上市的「生產線」這一模式是怎樣操作的吧。

首先,掮客忽悠想去境外圈錢的中小企業主。

其次,轉板的誘餌。中美資本市場的重大區別在於股票公開發行時,中國實行排隊審批制,美國卻是註冊登記制。在OTCBB掛牌後的企業只要財務指標達到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的上市標準,即可轉板。轉板就意味著能再融資,一些中介瞄準了企業和地方政府對於上市的迷信和虛榮心理,乾脆就把到OTCBB買殼掛牌直接說成是轉板到納斯達克上市。

再次,圈錢幻滅後,造假成風。由於缺乏監管和誠信,相當一部分去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被掮客們忽悠騙去了錢財,這類受害者大多數擱淺在OTCBB這個估值很低、成交量很小、沒有再融資功能的市場,它們從那裡融來的錢還不夠支付上市費用。在美國,買殼後不等於能圈錢,因此企業想要募集資金還需要通過二次股份發行等。中國300家到美國掛牌的企業中,確實不乏成功轉板到納斯達克甚至紐交所的幸運兒,但大部分的企業不僅並未達到預期的融資效果,反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於是,這些企業破罐子破摔, 無所忌憚地做起了假賬。在中國概念股醜聞中,幾乎所有企業都被發現其國內工商資料和納稅記錄上的利稅、資產、收入數據,與它們遞交給SEC的財報數據相差百倍。比如在美國名叫中國清潔能源公司的陝西索昂生物公司,當地稅務機關後來開具的記錄表明,該公司從2008年至2010年的納稅記錄為0。正是由於造假成風,有諸多中國公司遭獵殺, 股價長期在1美元以下徘徊,有的甚至低至0.003美元。

本文留言

作者蘇渝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