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超敏感的天安門(圖)
天安門廣場一角
眾多評論家指出,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國家敏感的日子特別多。中國是一個實行「人民民主」的國家,中國敏感的日子也特別多。以「中國,敏感的日子」為關鍵詞,用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可以得到大約13,300,000條搜索結果。
當今中國最敏感的日子,大概要首推6月4日。
警察要求外國記者離開
日本時事社在這一天從北京發出的通訊說,「北京4日迎來武力鎮壓民主運動的天安門事件22週年。中國當局在天安門廣場等地方加強警戒,對民主活動家的行動強化監視,展示出要徹底阻止跟22週年有關的示威或騷動的態勢。」
日本廣播協會NHK的報導說,「所謂的天安門事件,是1989年6月4日,在北京中心地區的天安門廣場和周圍地區,中國政府出動戰車並開槍,導致許多人被打死打傷。4日是天安門事件22週年,天安門廣場遊客如織,警察和警車比往常增加,呈現嚴陣以待的態勢。警察要求外國媒體記者和攝影師停止攝影或採訪,立即離開。」
日本《產經新聞》發表駐北京記者川越一的報導說,「中國在4日迎來1989年當局武力鎮壓學生民主運動的天安門事件22週年。(鎮壓受難者)遺屬要求重新評價該事件的聲音被置之不理。在7月1日共產黨創立9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當局加強警戒,中國人權狀況更加惡化。」
記者被禁止接觸受難者遺屬
日本《產經新聞》的報導說,「在事件中喪失孩子的親人組織‘天安門母親’的代表丁子霖等人不得不今年放棄到事件現場進行追悼的念頭。3日夜間,許多警察部署在一些死難者遺屬家周圍,阻止從事報導的記者與遺屬接觸。在監視連續不斷的情況下,‘天安門母親’組織於5月31日發表聲明,譴責‘中國人權狀況倒退到自天安門事件以來最惡劣的狀態。」
《產經新聞》還說,「去年,民主活動家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自那時以來,當局對民主化動向高度神經緊張。中東、北非發生政局變化,中國在今年2月有人開始呼籲進行‘中國的茉莉花革命。’當局的神經緊張由此更加明顯。」
「當局監禁民主活動家和人權律師,以經濟犯罪為由拘留羈押追究四川大地震校舍倒塌的著名藝術家艾未未。服刑中的劉曉波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沒有被准許與家人會面。」
臺灣總統不同尋常的談話
日本《讀賣新聞》發表記者源一秀從臺北發出的報導,題目是「天安門事件22週年,臺灣總統發表不同尋常的談話。」報導說,「臺灣的馬英九總統在天安門事件22週年紀念日的4日發表談話,要求中國改革。他說,‘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跟其輝煌的經濟有巨大的落差。’」
「馬總統表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是對倡導異議的人展示寬容。’他敦促中國給天安門事件當事者平反,釋放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等民主人權活動家。」
「總統自2008年就任後,每年在6月4日都發表談話。但這一次的談話內容嚴厲得不同尋常。看來是面臨明年1月就要舉行總統選舉,他判斷被認為是對中國軟弱的談話不利(於明年的選舉)。」
同一套殘暴手段
法國《費加羅報》發表記者阿諾·德拉格朗日從北京發出的報導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證實,北京無意重新評價那段歷史,堅持對‘上個世紀的那場政治風波’所做出的‘結論。’在22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一些人權組織對中國鎮壓異議聲音的氣氛感到痛心。這種氣氛令人想起1989年鎮壓的氣氛。」
法國《解放報》記者菲利普·格朗日羅從北京發出的報導說,「22年前,天安門抗議運動被鎮壓。1989年6月3日和4日的鎮壓導致幾百人,也可能是幾千人死亡。22年過後,對異議人士的追捕仍在繼續。人權組織人權觀察表示,‘來自中國的新聞是,當局依然在沿用同一套殘暴手段。’」
「自今年2月以來,上百名律師,博客作家,藝術家和公民社會活動家被秘密抓走,或被警方軟禁。這些失蹤是有人在網際網路上呼籲進行‘茉莉花革命’之後發生的。隨後,又有幾十人被正式逮捕或傳訊,其中包括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現在中國政府已經承認拘留了艾未未。」
這場鎮壓運動的目的
美聯社6月4日從北京發出的報導說,在天安門事件22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當局保安力量又把更多的批評者抓起來。「在6月4日紀念日之際,當局通常對異議人士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但今年正值多年來最為全面的鎮壓行動。四個月來,幾百名活動人士、律師以及博客作家被傳訊、拘留或失蹤。當局展開這場鎮壓運動的目的是扑滅任何摹仿橫掃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運動的可能性。」
「中國維權網報告說,已故的自由派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前秘書鮑彤和他的妻子被安全部門的人帶到一個外人所不知的地點。」
美國政府敦促中國對22年前在鎮壓天安門民主抗議者事件中被槍殺、拘留和失蹤的人士作出交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唐納星期五要求中國停止騷擾當年參加天安門抗議的人士及其家人。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