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近日發表署名文章,批評「五毛黨」,也就是中國官方雇佣的網路評論員。
文章說,如果有一天,中國不需要「五毛黨」來粉飾社會的缺陷和問題,「五美分黨」對中國的玷污也不會影響中國民眾的判斷力,中國社會才算真正成熟。有分析人士指出,《環球時報》作為官媒,公開討論敏感詞「五毛黨」,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是也有學者指出,文章貌似公允,杜撰出「五美分黨」,但有抹黑網路追求民主力量的嫌疑。
官媒願‘五毛黨'早成歷史
《環球時報》5月20號發表署名江肅京的一位北京媒體人的評論文章,題目是「讓‘五毛黨’和‘五美分黨’早成歷史」。
文章說,不知何時起,「五毛黨」在中國網路上幾乎成了「為中國政府說話者」的代名詞。文章指出,不能否認,在中國極個別的地方,為了放大某種觀點的宣傳效果,的確存在著網上發一條為某事說好話的回帖,就得到五毛錢甚至更高物質獎勵的現象。
中國甘肅省2010年就宣布組建一支650人的網路評論員隊伍,針對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發帖跟帖,目的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中國所謂的 「輿情管理人員」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中國的一個旅遊城市的機場,甚至一些縣城的中學也會設有「網路輿情管理處」。這些人專門巡視各個網路論壇,快速處理官方認為的負面消息。這些網路評論員就被網民們謔稱為「五毛黨」。
蔡詠梅:官媒公開討論‘五毛黨’有正面價值
香港《開放》雜誌主編蔡詠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認為,《環球時報》公開討論「五毛黨」這一在北京看來非常敏感的詞,有一定的正面價值,至少揭露了某些真相。她說:「中國的紅色恐怖令人壓抑,但是,對體制不滿的聲音,還是會通過各種渠道發泄出來。」
《環球時報》文章同樣也對「攻擊中國政府者」也即所謂的「五美分黨」進行了譴責。文章說,也必須承認,在海外,也有一些西方反華組織通過少許美元資助,慫恿一些人抹黑中國的事實。
文章說,兩個名詞呈現氾濫式的蔓延,暴露了當下中國網際網路世界在信息傳播方面確實存在著某種混亂、無序與分化。雙方在評論中,以「鄙視的口吻」,給 「對方扣上一個標籤式的帽子」的行為,「既無助於辨清事件的本質,也無助於人們通過網路瞭解中國,更污染了網際網路的言語環境。」
文章說,中國有許多缺陷與問題是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有一天,這些缺陷與問題不需要「五毛黨」來粉飾,那些「五美分黨」的刻意玷污也不會影響大眾的基本判斷力,中國社會可能才算真正成熟。成熟的政治社會需要有包容之心,不同意見的爭論也需要更豐富更理性,而不是簡單地分為相互吐口水的兩派。
蔡詠梅認為,因為西方社會的言論自由,「五美分黨」應該不存在。作者之所以提到「五美分黨」,可能也是在用一種委婉的方式盡量披露真相,同時不觸犯當局。她說《南方都市報》用「鐵製的十二生肖」和「瓷做的瓜子」暗指被中國政府關押的藝術家艾未未也是異曲同工之舉。
陳永苗:‘五美分黨’為杜撰
但是,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對《環球時報》的評論不以為然,他說,環球時報貌似公允的評論事實上也沒有走出官方意識形態的控制,他對‘五毛黨’和‘五美分黨’各打五十大板,實際上是對要求民主聲音的抹黑和妖魔化,因為‘五毛黨’實實在在存在,而‘五美分黨’為杜撰。
《環球時報》的評論說,事實上,國家越繁榮、越強大,出現「五毛黨」和「五美分黨」的可能性就越小。因為一個強國的社會擁有足夠的承受力容納批評,而強國的自信國民經受國外小額資助誘惑的可能性也很小。
作者在文章中表示,希望有一天,所有讚許和批判中國的網民,能夠展開平和與對等的觀點爭鋒和有效的思想交流。到那時,「五毛黨」、「五美分黨」也會像「萬元戶」一樣,自然地消失在中國社會的進步中,成為中國網路淨化進程中「前現代」或「欠發達」時期的歷史見證。
但是,陳永苗指出,只要中國專制政府的存在,作者所盼望的那天是不可能出現的。
文章發表後,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有人說,《環球時報》的這篇文章等於是昭告了「五毛黨」的失敗。其實,在甘肅省宣布招聘網評員之後不久,《環球時報》英文版就援引北京大學網際網路專家胡泳的話說, 「五毛黨」成不了氣候,只會淪為笑柄,他們會在某時某地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並沒有殺傷力,反而讓大家提高警惕,注意辨別什麼是「五毛黨」的言論。
陳永苗:大‘五毛黨’更要警惕
陳永苗還指出,雖然這些網路「小五毛黨」不足為懼,但是,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一些鼓吹「中國模式「的學者等「大五毛黨’卻應該令人警惕,因為他們貌似公正的邏輯卻真正能混淆視聽。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