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懷念--南都5.12社論作者遭停職 (圖)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國際記者聯會昨日發表聲明報導,《南方都市報》紀念5.12地震三週年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的作者宋志標,目前已被停職。國際記聯促請南方都市報停止自我審查並確保該記者不會被辭職。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三週年紀念日,中國《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不足1400字的文章,以詩歌一樣凝練的語言表達對遇難生命的哀思,其中亦有隱諱聲援曾在震後到四川調查「豆腐渣工程」和遇難學生的藝術家艾未未的內容,被很多香港媒體及外媒關注,也被眾多網民在網上轉發和傳播。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新媒體人高明將這篇文章錄製成配樂音頻作品發布至網上。
《南方都市報》因此篇文章獲得了讚譽,有網友在微博上寫道:「正是你及你的同仁們的不懈堅持,才時刻提醒我們與文明的距離」;「在這樣一個警察國家裡,仍然有那樣高貴的詩句出現,實在掩蓋不住內心的狂喜!」
就在此時,有南方報系傳媒人在新浪微博透露,這篇社論的執筆編輯宋志標「暫時被停職,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都不能再寫社論或版面評論」,暗示他已有可能「被辭職」。德國之聲瞭解到,近期中共常委李長春和宣傳部長劉雲山將到廣東,南都報社高層對宋志標的處分,有可能是在中國大的新聞管制背景下的「自律」行為。
國際記聯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對此感到失望和憤怒,要求南方都市報堅守新聞自由的立場,不要成為自我審查的工具,令新聞自由受到極大的損害,也要求該報停止自我審查和確保該記者不會被辭職。
「等待事件的明朗化」
德國之聲首先打通《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曹軻電話,向其詢問國際記聯發布的關於宋志標停職的消息是否屬實,曹軻要求記者將國際記聯聲明發送至他的郵箱,稱要看過之後再做回覆,後來記者多次拔打曹軻的電話但未接通。
德國之聲也試圖和事件的主角宋志標取得聯繫,他表示目前是等待的狀態,不方便接受外媒的採訪,幾天後的定論會讓事情明朗化,他同時也表示理解和尊重很多媒體及公眾對於這篇文章的解讀及賦予的意義,但他對由此可能對評論部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
宋志標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媒體同行,也向德國之聲表達了他作為媒體人的憤慨,他認為目前的中國媒體人處在最逼仄的媒體環境中,很多媒體人在默默堅守,試圖通過文字傳遞真實新聞和公眾聲音,但在中國當局的新聞管控下,加之媒體行政主管本身的自我閹割和審查,讓很多的媒體人被縛住手腳,中國新聞漸呈萎頓狀態。他覺得作為新聞鏈條中的記者和主筆,遵守了嚴格的新聞流程,如果文章真的被中宣部門認定違規,也應該由報社的領導擔當責任。
「期待南都堅守媒體人的責任」
德國之聲也採訪了國際記聯(香港)和中國區代表胡麗雲,她說是通過中國內地傳媒人瞭解到這個消息的。另外國際記協還獲悉,南方都市報準備關閉報社的評論版。這是南都從奧運之時就開始醞釀的計畫。
胡麗雲認為:「自從中國的茉莉花革命發生後,中國的記者和作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如果寫出和公共利益相關的事情,都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壓力來自官方或者媒體老闆,對記者來說,並不清楚新聞報導出來後,會不會引起‘負面影響’,所謂‘負面影響’就是當局界定這個事情不可以報導,怕引起混亂的狀態出現。所以今年和往年相比較,新聞環境更加緊張。」
胡麗雲也認為南都作為中國新聞前沿的媒體,一直比較堅守新聞底線和適時打出擦邊球,積累了良好的公信力。但近些年他們面對新聞主管部門也有恐懼的狀態出現,自我審查嚴重。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報紙,應該明白他們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難道只是一個國家、或是某個官員所發布的命令?還是他們的讀者?期待他們堅守媒體人的責任。她也呼籲報社高層應該保護自己的員工。
「用懲罰個體的辦法作為恐怖工具」
德國之聲也採訪了香港新世紀出版社的創辦人鮑樸,他認為中國目前在傳統媒體、網路、出版等領域的新聞管製成為一種常態:「南都社論的風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常態,那就是沒有任何言論自由。其中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時候,當局並沒有明文規定媒體人什麼樣的文章不能寫,而是記者或評論人寫出文章後,一旦出現社會效果,然後當局就會懲罰個人,這樣就會造成,下一個記者或評論人在寫作之前就會考慮後果是什麼,這是一個最要不得的‘制度’--沒有明令,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普通的媒體‘自律’,這類似一種恐怖工具。」
鮑樸也認為對於報紙來說,評論版是最能匯聚公眾意見和聲音和傳遞主流價值的平臺,報社高層或中國當局應該從這裡傾聽聲音、尊重美好的人類價值。
- 關鍵字搜索:
-
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