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激凌最早源於中國(圖)


一百年前失業的中國人在冰窖打工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那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裡,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激凌已是十分相似了。

製造冰激凌的方法直到13世紀才被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帶到義大利。後來義大利有一個叫夏爾信的人,在馬可·波羅帶回的配方中加入了橘子汁、檸檬汁等,被稱為「夏爾信」飲料。

1553年,法國的國王亨利二世結婚的時候,從義大利請來了一個會做冰激凌的廚師,他花樣翻新的奶油冰激凌使法國人大開眼界。後來,一個有膽量的義大利人把冰激凌的配方傳到了法國。1560年,法國卡特琳皇后的一個私人廚師,為了給這位皇后換口味,發明瞭一種半固體狀的冰激凌,他把奶油、牛奶、香料摻進去再刻上花紋,使冰激凌更加色澤鮮艷、美味可口。以後冰激凌的種類越來越多,成為大家所喜歡的一種食品。

宮廷專門設立冰井

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中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云:「《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鄴城舊事》有冰井臺。《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宋朝會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舉,頗屬盛事。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云:「凡伐冰取諸御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淨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民國時仍有此俗。

頒冰是古代政令重要一項

古代官府的夏令習俗。從周以來,北方地區冬令要藏冰,待次年夏令時取出,宮廷頒賜臣下,民間亦市賣。此俗為古代政令重要的一項。《夏小正》「頒冰」《傳》云:「頒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當時頒冰還有獻牲(羊羔)祭祀的儀俗。

明清以來,都城都是北京,此俗更為盛行。明清頒冰在立夏暑伏時節,清代是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燕京歲時記·頒冰》:「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老北京清明時賣冰

傳統商貿習俗。舊時無製冰設備,夏天消暑的冰多在冬天時藏於窖中,待三伏天熱時啟冰,開始販賣。舊時北京一般是在清明時開始賣冰。朱彞尊《日下舊聞·卷三十八》載:「清明日始賣冰,以兩銅盞合而擊之。」《帝京景物略》也寫到了賣冰之俗:「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編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聲磕磕,曰冰盞。冰著濕乃消,畏陰雨天,以棉衣蓋護,燠乃不消。」

皇帝依品級賜冰

舊時官府署衙的消夏習俗。明清時,北京的各衙署都分發皇帝賜給的冰塊,從入伏一直持續到立秋。所賜冰因品級不同而各有差等。《燕京歲時記》「按《帝京景物略》稱,前明於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又記本朝習俗:「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民間用白糖香料製作刨冰

舊時民間夏令消暑食品。當時所用的冰塊均為頭年冬天窖戶窖藏的,伏天時取出,用刨子刨出冰屑,拌以白糖和香料供人食用。今天,已被機制冰塊和機刨冰屑所代替。

元宵節滾冰

傳統元宵節俗。東北地區,元宵節小孩兒等要從冰上滾過,並吃一小塊冰,俗說此舉可以保新的一年腰不疼、腿不瘦、牙不倒。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