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要隨俗 無關大小事

對於新移民來講,初到美國的最大衝擊就來自於文化的差異。生活在紐約這樣一個有著數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大多數居民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會以「理所當然」的心態處之。但也有一些新移民在日常的生活習慣上沒有「入境隨俗」的觀念以及做到實際上的改變,常常會在無意中觸犯一些禁忌與法令,甚至連在處理垃圾這種小事上都會吃到罰單。

紐約對住宅垃圾的收取,依照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都設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每週會安排兩次。法令規定在收取垃圾的前一天傍晚才可以把垃圾放置到門前的人行道邊,等候第二天市衛生局的垃圾車輛收取。除非遇到公定假日或特殊情況如暴風雪等,才會臨時宣布改期或延後。

紐約平均每年有十個公定假日,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刻意安排在星期一,讓大家可以有所謂的「長週末」假期。因此規定於星期一收取垃圾的地區,就會受到公定假日的影響。這就需要相關的居民注意,如果在星期一前一天或當天把垃圾放到門前,一旦遇到那些假日出來執勤的公務人員,就很可能會收到一張罰單了。

一旦遇上這種情形,你是無法上法庭去爭辯的,因為法律有明文規定,你不能埋怨負責的檢查人員找麻煩。法官也絕對會站在政府法律的一邊,這就像你的停車時間剛到,還沒來得及開走,就吃到一張逾時停車的罰單一樣,除非開罰單的執法者不出庭做指證,否則法官的裁決一定是請你交繳罰款了事,沒有判決你勝訴的機會。

另外,在小區的馬路邊或街口,都有公共的垃圾桶。但是請記住那只是供過往行人使用的。按照法律規定,住宅的垃圾是不准丟棄在街頭垃圾桶裡的,違反規定被抓是要繳納罰款的。不過,這在衛生局執法方面是相對較弱的一環,因而有許多人認為自己的運氣不會那麼差,甘冒風險去嘗試。所以也就有人當場被逮而收到罰單,用辛苦賺來的錢去買教訓。

除了垃圾的收取,紐約還有固定日子換邊停車的規定,如果超過一分鐘沒有把車子開走,面對的可能就是數十元的罰款單。而政府凡是遇上特別情況時,都會通過網路或簡訊公告暫停換邊停車的訊息,沒有接到通知或是你沒有注意、沒有知悉是你自己的事情,法官不會接受這種辯解。

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紐約發生了幾場大風雪,由於積雪的清除緩慢,曾經有過一個多星期取消換邊停車的規定。但是當政府認為街道路況已經可以挪移車輛時,它會立刻恢復原有的規定。或許你的停車之處仍有積雪未清,你以為抄牌的人會看到實際情況而放你一馬,那你可錯了,他們是「寧可殺錯也不放過」那一型,罰單吃定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鐵或巴士時,一個人一張票一個座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守規矩的做法即使車廂是空蕩蕩的,也不能一個人霸佔兩個以上的位子,要不遇上執勤警察認真的話,罰單是逃不過的。到法庭上法官絕不可能接受你「車上位子很多,我並沒有妨礙別人乘坐」的辯詞,因為一人一個位子是法律的規定!

更嚴重一點的是與警察人員打交道時,切記不可為了示好去拍對方肩膀,以免被對方誤會你有攻擊的意圖而對你採取武力行動。這不是美國警察的反應過度,而是在基本訓練中被灌輸的概念,保護自己安全為優先的考慮。執行攔檢或抄牌任務時,他們不願意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更何況沒有一個警察是不怕死的!

在做到「入境隨俗」時,看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更不要存有僥倖的心理,以為自己投機取巧一兩次沒太大關係,一旦養成不好的習慣就晚了。總而言之,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虛心地去理解、觀察美國的文化和美國人的風俗習慣,學著改變一些傳統觀念,要融入社會,學會適應生存環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