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抗擊通脹無果 (圖)

一些國際經濟學家曾充滿樂觀地宣稱,中國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當通脹還是出現的時候,他們又預測這僅僅是短期現象,最晚到2011年初北京政府定能掌控局面。然而事與願違。三月物價再度上漲。

蔬菜價格上漲如此之快,連賣菜的林女士自己都難以相信。林女士用上海話告訴記者,一公斤花生的價格從年初到現在已經翻了一番:「我在這一行當已經25年了。可這樣的事情我還從未經歷過。顧客都在抱怨。麵條、大米、麵包漲價他們還算承受得起,但蔬菜這麼貴,已經買不起了。政府或許可以打擊對大米或者食用油的投機行為,但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在管轄之列。」

今年3月,中國官方宣布物價上漲了5.4%,是三年來的最高點。據最新預測,夏天的通脹率甚至可能達到5.6%。由於食品價格暴漲12%,北京再次收緊貨幣政策。央行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創記錄的20.5%,從去年10月到現在已經四次加息。重權在握的發改委則多次干預私營企業的價格政策:他們阻止方便麵、食用油以及化妝品廠商提價。北京經濟專家胡星斗評論說:「政府對物價的控制,表面上看起來會起到穩定物價的作用,但是由於你不讓生產者漲價,生產者就會減少供應。因為他可能供應越多,虧損越多。這就導致供應更加短缺,那麼未來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更加嚴重。」

財經評論人葉檀相信,通脹一方面是由於政府發行大量貨幣,另一方面是由於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她也認為價格管制在市場經濟中是不適宜和錯誤的:「當然不行,因為它是市場定價,除非企業出現了一些違規的行動,或者它是壟斷定價,那你才能去幹預。一般的定價行動不應該去幹預,否則這個市場的定價體系就混亂了。如果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的話,我相信會有很多企業破產。然後到時候它更無法控制。今年下半年我們就會看到。」

胡星斗教授認為中國控制物價也會向國際社會發出錯誤信號:這樣做,世界怎麼會認真對待中國要求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呼聲呢?「也就是說我們的物價上漲最主要是因為這些壟斷性國有企業,他們在推波助瀾,比如說中國的通訊價格遠遠高出發達國家,比如說中國的油價,無論是汽油、柴油,比美國的都還要貴。這些壟斷性國有企業控制著他們的價格。」

胡星斗呼籲政府將萬億計的財富更公平的分配給民眾,這也會實現打擊通脹的目的。一位在上海菜市場買菜的顧客也這麼認為:「政府總算提高了養老金。但這對正在工作的老百姓沒有幫助。普通老百姓能養家餬口就很高興了。我不相信官方的通脹數字。實際情況肯定比政府宣布的要高得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