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生死觀 真的很不同(圖)

所謂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中,日本東北部大約有2萬人死亡與失蹤。在災區還有很多的屍體被不斷地發現,有的避難所因為遺體太多,人都來不及處理。可是再艱難,作為家人還是要送一程。

在日本,對待死者有一套複雜程序,有的地方甚至要超過中國。因為我是地區的民生委員,所以我們地區一有人死去我都要作為代表參加葬禮。一般日本人對待死者的程序是這樣的:過世之後,家族都要進行守夜(通夜),然後火花屍體,最後才是葬禮。

在正式葬禮之前,守夜還有很多講究,日本人一般把這種守夜的形勢稱為前夜祭。在日本規定守夜時誰都不能睡覺,相互講話可以,睡覺是對死者的不敬。守夜時,香火絕對不能斷,如果斷了意味著家裡面要斷香火的意思。但是近些年因為都市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地方的守夜習俗也悄悄了改變,從原來一守通宵(晚上7點到上午6點)改為半守夜(晚上9點到12點)。除了守夜很有講究之外,去往火葬場(靈場)的道路也有講究,來去不能走相同的路。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個人在去火葬場的路上被邀埋葬的鬼魂在看見,鬼魂為了抓他就守在半路,這個人因為有事從另一條路趕回家,鬼魂沒有抓到,而同去的人因為走相同的路回家,被鬼魂抓了去,永遠沒有回家。這條規矩雖然是來自傳說,但是大家還是相當的遵守。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葬禮的日子選擇也很有講究。就像中國的黃道吉日,日本的日曆也有很多這樣的日子,如大安,先勝,赤口,以及友引等。在選擇葬禮的日子時一定不能選擇友引,如果選了,那意思就是把朋友也引入地獄,這在日本人看來很不吉利。

為何會有這麼複雜的程序。那是因為,在日本人看來,生與死是相互聯通,通過繁瑣的程序不僅是對死者的尊重,更是為他超脫。日本人對於死的認識就是一扇門,當死神來臨時,人就是通過這扇門到另一個世界去。我曾經對日本人(2000人)進行過調查:是否認為死後還有一個世界。認為有以及沒有的各佔25%,想認為有的竟達到40%。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個調查中認為死後的世界存在的都是年輕人。這次調查種還提了另兩個問題:相信不相信死者有靈魂的存在。回答相信的被調查者佔54%,不相信的佔13。4%,沒有回答的佔32%。還有一個是:生與死的世界是斷絕還是相互聯繫的?回答斷絕的有17.4%,而回答相互聯繫的佔64。6%,只有18%的人回答不知道。

在此次發生9級地震的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都有一個風俗,那就是要把死人火化後才能進行葬禮。可是現在災區的情況不允許這樣做,因為當地一個鎮(町)只有一個火葬場,全鎮的人口有一半遇難,火葬場根本沒有那樣大的屍體處理能力。還有就是,現在的災區也缺乏最基本燃燒遺體的燃料。為了防止傳染病的流行,政府建議將這些屍體快速處理掉,還必須集中土葬,沒有墓碑、沒有標誌、沒有照片,這就是傳說中的集體土葬。這樣很多居民都有激烈的反抗情緒,但是經過細心政府工作後,大家還是同意了舉行土葬。

在土葬之前,警方對於每一具死屍都進行了屍檢,目的是查明原因並登記在冊,這樣做是對死者的死的一種尊重,也是給家人的一種安慰。雖然這次沒有了火化的程序,但是增加了日本自衛隊的軍人禮儀,民眾也認為這算是對死者的很高待遇。

這次地震等災難顯示出日本人具有很強的集團意識,這些集團意識很強的日本最好象徵就是櫻花。眾所周知櫻花的開花期很短,如果天氣好,從開花到凋謝也只有一週的時間。而這個瞬間的美麗,深深留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裡,也對日本人的生死觀產生了重大影響。與其說日本人喜歡櫻花是因為它凋謝得很快,是對死的崇拜,倒不如說是開得很早的櫻花諭示著大地回春,是對生的期待。在日本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可以看到主人翁在櫻花樹下死去,背景是像雪花般飄落的櫻花。就像上面所講,生與死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不一定是對立的概念,很多日本人還是相信人的靈魂會活過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