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撮」與「沉默的大多數」(圖)


楊恆均

曾獲德國之聲博客大賽提名的博客作者楊恆均3月底在中國短暫「失蹤」之後,今天在澳大利亞接受了本臺採訪。他談及新近發表的博文《強大的政府都允許「小撮」的批評》。

知名博客作者、有「民主小販」之稱的楊恆均3月27日在廣州「失蹤」兩天,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楊恆均應記者請求再度作出回應:「那是我的問題吧。對大家的關心,我非常、非常感激。在我的原因造成與外界失去聯繫的短暫的兩天時間裏,那麼多網友和海外的朋友關心我。我非常感動。我覺得這是對我所做的事情的一種認同。所以我希望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大家能從關注我,轉向我的關注,也就是我關注的中國的人權、自由、民主。這也是對我更大的支持。今後我想,我對大家的感謝,就會表現在我會繼續更努力的做我一直在中國做的事。」

楊恆均也再度發表博文,其中一篇題為《強大的政府都允許「一小撮」的批評》。他說,寫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評《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以及司馬南大肆批評「少數人」。他說:「我感覺到很驚訝,在現代文明已經發展到今天的這個地步,還有人在對付這樣'一小撮'批評的人。」

楊恆均說,全世界都有這樣「一小撮」人,他們就像免疫針一樣,是任何健康的社會所必不可少的,「倘若真的消滅了這'一小撮',這個社會遲早要完蛋,也就是說沉默的大多數遲早有一天會起來。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以批評、監督為己任的'一小撮'的只有北朝鮮這樣的國家。」

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與訴求

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小部分批評人士目前在中國受到格外大的壓力。楊恆均分析說:「雖然他們是所謂的'一小撮'人,但他們其實代表的是中國最主流的、沉默的大多數人的意見。比如說維權,維權的人永遠是'一小撮',對不對?不可能每個人都上街去說'我的房子被拆'。可是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的社會現實。他們甚至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訴求。我想,這'一小撮'慢慢起到這個作用的時候,有些人害怕了。有些頑固勢力和利益集團害怕了。」

楊恆均說,中國有一些媒體發文認為,只要把這'一小撮'打下去,社會就和諧了,沒有人提反對意見,那不是很好嗎?「可是他不知道,當沒有這'一小撮'的時候,這個政府的權力就更不受限制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急速滑向利益集團無所顧忌、魚肉人民(的深淵)。那麼,這樣的社會在中國,--就不用我解釋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實例。並不是說明天就有什麼事兒了,但是這樣的政權、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是非常危險的。」

楊恆均補充說,中國的公民社會正在形成,公民意識越來越強,已經不可能回到以前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