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初次交戰 偵察的坦克回來變血色(組圖)
白善燁將軍的韓國戰爭回憶錄

雲山戰鬥-狄逾嶺山脈的中共軍②美軍-與中共軍的首次交戰


韓國戰爭當時,美國8軍預備隊6戰車大隊C中隊的某戰車上,韓國軍和美軍正在共同出征作戰。該6戰車大隊C中隊下面的某小隊由五輛坦克組成,1950年10月底去偵察雲山地區,後來遭到中共軍的攻擊,其中兩輛坦克回來時變成了血紅色。(白善燁將軍提供)

在抓獲中共軍俘虜,並對他進行了第一輪審問後,我變得焦急起來。因為俘虜親口承認了自己是曾在中國南部地區參與過國共內戰的中國人。我斷定,大規模的中共軍部隊已經潛伏了在狄逾嶺山脈的各個角落。我意識到首要任務是火速把這一消息報告給美軍。

當時韓國軍1師團由美國2軍團指揮。美國2軍團軍長弗蘭克·米爾本(Frank Milburn)已經經平壤抵達了新安州。我首先聯繫了米爾本軍長。他馬上趕到了韓國國軍1師團本部。把俘虜給米爾本軍長看後,我負責翻譯,幫助他審問。審問結束後,我強調說「很顯然中共軍已經介入了」。米爾本軍長也立即掌握到了情況的嚴重性。他立即把這一事實報告給了東京的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

負責雲山左側正面的12團長金點坤(預備役少將)希望我能動員美軍戰車小隊去偵察前方的情況。之所以需要戰車偵察,是因為必須掌握在團眼前出沒的敵軍的來歷。進攻平壤時,我請求米爾本軍長,將分給我指揮的美國8軍預備隊6戰車大隊C中隊中由5輛M46巴頓戰車組成的一個小隊分配給了12團。這是韓國戰爭爆發前一年才配備給美軍部隊的最新型戰車。巴頓這一名字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擅長戰車戰的名將喬治·巴頓(George Patton,1885~1945)將軍的名字。

果不其然。前進在團前方開始搜索的戰車小隊馬上就同敵軍發生了衝突。金點坤大校如此描述了當時的狀況。

「在前方搜索的戰車在過了很久之後回來了。但是看到重回部隊的戰車列隊時,覺得有點奇怪。5輛戰車中,有兩輛戰車的顏色完全變了,變成了紅色,而其餘三輛的顏色沒有變化。」

兩輛戰車變成紅色狼狽地重回了部隊,原來是走在前面的兩輛戰車在某處受到了敵軍的攻擊。從山區一擁而來的中共軍士兵們蜂擁而上,爬上了最前面的兩輛戰車。為了用手榴彈攻擊,他們試圖打開蓋兒。美軍感到很慌張,但因為相當一部分士兵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較老練,所以很快重新找回了冷靜,並展開機敏的應對。他們立即開始朝著站在另外戰車上的敵軍射擊。美軍戰車小隊關上蓋兒後在坦克裡面用無線電交換戰況,並讓走在最前面的兩輛戰車交替著朝爬上對方坦克上的敵軍掃射機關鎗。打頭陣的戰車將炮塔朝向左側,緊接在後面的戰車就掃射機關鎗,擊斃左側的敵軍;接著打頭陣的戰車再將炮塔對準右側,朝右側的敵軍進行射擊。如果敵軍緊跟上後面的戰車,前面的戰車就會旋轉炮塔並射擊。用這種方式,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激戰。最後兩輛戰車成功地甩掉了緊跟的敵軍。

戰車一回來,部隊就像炸開鍋了一樣騷動起來了。看著這兩輛整個車身都被染成血紅色的戰車時,整個部隊開始變得亂哄哄。據金點坤將軍回憶,戰車回來後發生了奇怪的事情。從變成血紅色的戰車裡,跳出來了一名美軍戰車士兵。接著他大聲叫喚,突然奔跑起來。「哇-哇-」,他用聽不懂的話大喊大叫,亂跑起來。這時戰車小隊長出來,開始跟在他後面。

兩人的距離一會兒近一會兒遠。跟在後面的小隊長最後撲上去試圖截住他。在平安北道的韓國戰場正中間,上演了一幕美式足球中的截球場面。

那個戰車士兵瘋掉了。在被染成血紅色的坦克里,不斷扑來的恐怖感讓他丟了魂兒,發了瘋。小隊長覺察到了這點,追了過去,抓住了自己的部下。被染成血紅色的兩輛坦克和丟了魂兒發瘋的美軍戰車士兵。雲山戰鬥從這個充滿血腥的場面拉開了帷幕。這只是序幕而已。


戰爭初期蘇聯產T34佔壓倒性優勢……美軍投入M46巴頓反敗為勝

戰車是決定韓國戰爭局面的核心武器體系。朝鮮軍的舊蘇聯產T-34-85戰車在開戰初期任意宰割著韓國國軍,當時國軍並沒有能阻止T-34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與德國軍的戰車進行過較量的T-34在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戰鬥等中展現了優越的性能。在韓國戰爭開戰初期,即1950年6 月,朝鮮擁有120輛T-34-85戰車。開戰初期,朝鮮軍憑藉T-34-85主導了地上戰。但隨著1950年8月8日美軍投入M46巴頓戰車,戰爭局面發生了逆轉。因為M46的裝甲厚度達102毫米,接近T-34的兩倍,再加上主炮的口徑為90毫米,也比T-34-85大。在韓國戰爭中,截至1950年年底,共配置了200輛M46。

本文留言

作者劉光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