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調整中國本幣主權評級至負面

惠譽週二將中國的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的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並確認中國的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A-」。

惠譽還確認中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同時確認中國短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F1」,國家上限評級為「A+」。

中國外幣主權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但惠譽將中國本幣主權評級的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

中國銀行業風險增加

惠譽確認中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及政策性銀行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這表明惠譽認為,一旦出現風險事件,這些銀行仍將獲得中央政府的高度支持。所有此類銀行繼續持有「1」的支持評級,這也是惠譽從「1」到「5」評級中的最高等級。

中國的三家政策性銀行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與中國的主權評級(「A+」評級且展望穩定)相同,因這些銀行是全資國有銀行,而且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如果政策性銀行重組後將導致其與國家間關係產生實質變化或者其商業性職能佔主導地位,則上述銀行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或將被向下修正。

與政策性銀行相比,中國政府對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權較低,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佔中國銀行業資產總規模的49%,因而被視為具有很高的系統重要性。因此,國有商業銀行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仍與中國主權評級密切相關,比主權評級低一至兩檔。

自 2008年以來,中國正式和非正式的信貸渠道均迅速擴展;惠譽對中期內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的擔憂也不斷加劇,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都將受到銀行業資產質量惡化的影響。引發上述擔憂的因素包括:中國自2008年以來向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發放了巨額貸款,房地產價格高企,薄弱的資本狀況以及銀行業規模急劇擴大。在「A」(高)至「F」(低)的五級分類中,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個體評級為「D」,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述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