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案考驗文人風骨

中國 2月爆發第一波「茉莉花革命」集會後,當局在輿論上首次公開發出的回應便是針對知識份子,勒令他們要帶頭配合社會治理。如果對照《環球時報》當時的社論及後來新華社抹黑艾未未的長篇報導,或者可以說,艾未未早已成為當局打擊的理想靶子。因此,對艾未未案的態度,也將成為對文人風骨的考驗。

打斷文人腰骨 免推動茉莉花

2月 21日,《環球時報》發表題為《配合社會治理,知識份子應帶頭》的社論,指摘將批評作為知識份子天職的看法「至少是片面的,有時還會成為一些人不負責任的託辭」,更指摘「有少數人熱衷於帶頭挑戰社會秩序,以不配合國家穩定為榮」。其目的,是企圖打斷公共知識份子的腰骨,防範他們成為茉莉花革命的推動者。中共慣常的做法,在輿論定調之後,就要揪出典型人物予以整肅,以收殺一儆百之效。在艾未未被拘捕後,《環球時報》又發表社論,指「艾未未喜歡我行我素,經常幹別人不敢幹的事,而且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類似的人」;新華社的報導則指艾未未近兩年對政府的批評越來越大膽越誇張。顯然,敢於用各種藝術手法表達政治異見的艾未未,成了當局的眼中釘,也因此成了當局恐嚇公共知識份子的人質。對於艾未未案,作家司馬南在左派網站的視頻訪談中,除渲染艾未未有婚外情、私生子外,還攻擊艾未未「名義上是藝術家,實際上政治投機家」,極盡落井下石之能事。相反,與艾未未有過齟齬的藝術家岳路平,不齒新華社盜名欺世之舉,在微博撰文怒斥新華社濫用其名字、將自己的名字「招募成棋子」,更在接受外國報章訪問時力挺艾未未,盡顯知識份子風骨。經歷反右、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整肅,中國不乏搖尾乞憐的文人,但更不乏仍敢於犯顏直諫、敢於講真話的文人。艾未未案,只是中共整肅文壇的又一個起點,也是對部分中國文人風骨的再次考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