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又被忽悠 中方對日方受援規定不滿被指小題大作 (圖)


日本仙臺受災居民在排隊。2011年3月24日(路透社)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對日方在接受中國救援物資方面的做法提出批評,對於中國提供的礦泉水等第二批救援物資,日方竟要求中方自己負責卸貨並將其運往災區的做法,中國大使感到不解。這條消息迅速引發國內網路輿論的熱議。

據環球網3月29號的報導,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當天在東京的中國大使館召開記者會,在對此次日本大地震中的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的同時,也對日方在接受救援物資方面的做法提出批評說,針對中國提供的礦泉水等第二批救援物資,日方竟要求中方自己負責卸貨並將其運往災區。對此,這位大使感到不解,並稱按照國際慣例,一般都是由接收方來負責安排運送的。

這條消息迅速引發了國內網路輿論的熱議,不少愛國青年大有忿忿不平之意稱:真是給臉不要臉,以後甭再指望給他們任何救援物資!以及什麼「日本人根本不值得同情!恨他們還來不及呢,還給他們捐這捐那的。這回倒好,好心當成驢肝肺了。就不能給小日本好臉,蹬鼻子上臉的……」。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如果沒有中日關係這一大背景,這件原本只是處理救災物資程序方面的一樁小事,根本不足以引起中國人如此的關注。

今天的聯合早報網上,山東青島網友老黨的文章反問道,這些愛國憤青們為什麼不想一想,日方為何會要求中方自己負責卸貨並將其運往災區呢?以及日方堅持這樣做的依據又是什麼呢?環球網為何不能在其新聞中透露一二呢?如果根據日本政府的相關規定(並非特定針對中國),外國援助的物資一般均應由援助方自行運往災區的話,日方堅持按章辦事,又有什麼不妥呢?也許有人堅持認為,我們這種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更加高效,但我們是否也應尊重日方的習慣做法呢?

文章分析認為,如果環球網記者在其報導中能夠明確列出日本方面堅持這樣做的理由,這條消息就不再具有任何特殊的新聞價值,至少不會產生如此轟動的效果(從這一點上看,這位記者上述選擇性報導的手法是成功的)。與此同時,程永華大使針對此事的表現也並不高明。作為中國駐日本大使,高級外交官,自然應該明白其一言一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應明白中日關係之複雜與敏感,完全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作出此番表演。老黨的文章最後強調說,作為社會公眾,對接觸到的一些信息,不要人云亦云,偏聽偏信。愛國固然有理,可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逢日必反,這是會鬧笑話的。

另據香港文匯網的報導,此前新加坡、香港等地欲贈送救災物資給予日本災民,也遇上過類似的障礙。新加坡早在地震當天就已表示,願意運送水和毛氈到日本,但一直等了8天才最終付運,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拒絕新加坡方面派軍機運送;且運抵東京後還要由新加坡政府自已負責租車運往災區。也有香港人表示,上週五曾聯絡日本駐港總領事,表示欲送瓶裝水給予災民,但被對方婉拒接收。據她所知,就連香港特區政府也有同樣的遭遇,

只是近日這位總領事又通知特區政府稱,可以運送杯麵給予災民,但運輸以及在當地分發物資,仍要由特區政府自已負責。有港媒引述《每日新聞》的報導說,對此,日本外務省方面聲稱,為了不增加受災國的負擔,國際社會原則上都是由支援國負責自行運送救援物資的。此言一出,引起日本網民各種議論,不少網民批評日本政府的做法,但也有網民為政府辯護,指出物資短缺是因為公路大面積毀壞,像瓶裝水這類救援物資日本也不缺,只是沒法運進災區而已。

原題目:中方對援日物資還要自已運送表達不滿被指小題大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