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搶、爭 1988年無所不搶的人民(組圖)

1988年,中國取消價格雙軌制,放開了物價管制,使官倒的活動空間大大縮小,但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是物價開始飛漲。漲價大大超出了人們的現象,因此引起了普遍的恐慌,全國幾乎都出現了搶購風潮,柴米油鹽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搶手貨,有些商店的東西幾乎被買空。


排隊等候買油的「大軍」


圖為1979年杭州慶春路,這裡是杭州兩個買賣票證的地點之一。他們在用糧票交換雞蛋,一斤糧票在農村能換8到10個雞蛋,在城裡只能換五六個,這些「倒爺」就在城鄉之間倒賣糧票。由於當時中國商品的價格並非由市場決定,於是在價格體繫上出現了很多問題,而後提出價格雙軌制,也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一噸計畫外鋼材一小時內經過6次倒賣,價格翻了5倍之多。


一場驚心動魄的物價闖關拉開了帷幕,闖關行動從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開始。一個月內,上海調整了280個種類商品的零售價。漲幅達18.7%。


1988年9月,武漢,人們已顧不上排隊,手拿大把人民幣瘋狂搶購黃金首飾。


1988年9月10日,武漢青山友誼商店,人們隔著鐵柵欄搶購黃金首飾。


1988年商業週刊的照片,這一年的上海由於通貨膨脹,市民開始瘋狂搶購金銀首飾等硬通貨。


圖為1988年,武漢一位女同胞經過一場「奮戰」,終於買到一枚24K金的黃金戒指,此刻,她似乎仍在回味著搶購的情景。


1988年11月12日,北京市民在一個晝夜營業的冬貯白菜銷售點排隊購買白菜。


這是1988年11月1日,北京市一位老大娘推著買到的一車大白菜回家。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