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從日本大地震中學到什麼?

 2011-03-18 11: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廣東《廣州日報》署名徐立凡的評論稱:「與大自然肆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如此重創襲擊下,日本內部社會秩序卻保持了極其穩定的狀態,令外界印象深刻:市民上街避難主動讓出主幹路,樓道避難分坐兩旁讓出中間通道,安靜地排隊候車或商場購物,教師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並關閉電源,公共電視臺多種語言播放震情及自救方法,學校、公園等公共避難所迅速搭建簡易廁所等設施,這些場景呈現出的,是一幅全景式的高效、專業應對地震和次生災害的公共秩序場面。日本平民面對巨災的秩序感和鎮定氣質,實際上就是一種整個社會面對災害的韌性表達。」

廣東《南方都市報》的社論稱:「 尤其更令人感佩的是,日本人表現出久經訓練的淡定和從容,這使得強震後的社會處變不驚,秩序井然。日本全國危機處理機制即刻啟動,地震應急機構高效率運行,地震半小時後通訊恢復,一小時後軍隊出動。電視臺中斷所有節目,災情信息頻密發布,有效地傳遞給國民。沒有多少行政命令,國民按照中小學時就已習得的避難知識行事,自助互助。」

北京《新京報》署名和靜鈞的評論稱:「在這危急時刻,人們見證了日本公共傳媒的專業主義和人文情懷,正如《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所言,日本公共傳媒在國家重大危機時刻‘成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臺,維繫了國民的精神和秩序’。」 「以日本最大的公共傳媒NHK(日本廣播協會)為例,主播們始終保持鎮靜的面容,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堅強。畫面上沒有出現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寫,沒有災民們呼天喊地的鏡頭,也沒有第一線記者虛張聲勢的煽情式報導。」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日本面臨的災難觸動全球人心,對中國更具有深刻啟迪意義,因為中國是地震災害頻發的國家,有很長的海岸帶,並且正大力發展核電。科技先進如日本,安全意識強如日本,尚且無法阻止核泄漏災難發生,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日本因地震發生的核泄漏事件,不會改變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安排。這番豪言壯語聽了教國民寒心而非安心。」「如今強於防災救災的日本尚且在核災難中痛苦掙扎,發展核電經驗遠遜日本的中國,更應該謙卑地從日本的經歷中反省學習,全面檢視中國自身的核電發展建設和規劃!」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核能專家拍胸脯,稱中國核電安全,但老百姓不會相信。你說日本是地震大國,中國何嘗不是,從四川、青海到雲南,年年有大震;你說中國核技術成熟,但日本技術更勝一籌,都無法阻止核泄漏,莫非中國真有抗九級地震的核技術?事實上,僅大亞灣核電廠過去一年就發生三宗外泄事故。風平浪靜尚且如此,地動山搖不知後果如何。一個連奶粉都監管不好的國家,很難讓人相信核電廠堅不可摧。」「這場災難為中國各地競相建設核電站敲響了警鐘,當局有必要對高速發展核電的部署作出修正。」

北京《財新網》署名王以超的評論稱: 「我們絲毫不應該有隔岸觀火的心態,尤其是對於中國核電行業而言,潛在的影響,無論如何都不能低估。」「我們一定要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災難明天早上降臨,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千萬別告訴我不可能,先回答我:你是否準備好了?福島事故的最慘痛教訓,就是昨天你沒有想到的極端情況,很可能就是明天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