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外泄的危害及預防(圖)


核輻射標誌

【看中國記者張佑宇綜合報導】「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能夠完全放心,以為他們可以得到保護而不受輻射污染的威脅,一個核子反應爐就可以污染半個地球」。《切爾諾貝利災變對人與環境的影響》

由莫斯科環境政策中心及白俄羅斯明斯克輻射安全研究所專家合著的《切爾諾貝利災變對人與環境的影響(Chernobyl: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中說:「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後遺症影響了整個北半球」

書中研究說,受損反應爐所放射出的輻射量,從原先預估的5千萬居裡,可能大幅增加200倍至100億居裡,強度超過落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數百倍。作者們警告,土壤,植物,水在高度污染的地區仍含有相當程度的放射性化學物質,並會繼續危害人類長達數十年。

日本可能宛如1986切爾諾貝利爾核電廠災變?

面對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泄危機,即使遠在其他國家的人,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中央社東京16日報導,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專家小出裕章指出,日本大量輻射外泄事故的嚴重性「已遠超過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子事故,如果福島第1核電廠2號機的爐心熔毀,可能會宛如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爾核電廠災變。」

史上最嚴重的切爾諾貝利爾核電廠災變,造成北半球整體地區都檢測出輻射、核電廠從業員及半徑30公里範圍內居民高達數百萬人遭輻射污染。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因那場災變引發的癌症造成約9000人死亡,且烏克蘭境內有很多人罹患甲狀腺癌等,受害情況迄今仍持續。

小出裕章表示,「雖然必須考量風向和地形等因素,如果設想發生切爾諾貝利爾般事故時,則放射性物質幾乎會完全覆蓋日本列島,居民為避免遭輻射污染,除逃離以外 別無其他選擇。」

輻射污染定義及症狀

聯合晚報報導,根據臺灣原子能法規規定,正常人每年接受小於1000微西弗量是正常、安全的。這包括大氣中、環境中的天然微量的輻射線,以及醫院檢查接受的輻射,也就是人原本就存在於輻射環境中。

短時間內如大量暴露在50萬個微西弗的輻射量,對人體沒有即刻生命危險;若瞬間接受50萬至100萬微西弗量,人體骨髓功能會開始受損,血液血小板、白血球下降。若接受100萬至200萬微西弗量,大約會有5%至50%病人,三小時內除了骨髓功能受影響外,腸胃道系統也立刻損害,患者會嘔吐、疲倦沒胃口;一旦接受了200萬至600萬微西弗以上的輻射劑量,就可能出血感染,有緻死可能。

臺灣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表示,如過度暴露在輻射污染當中,會影響人體骨髓功能、腸胃系統及神經系統,患者身體功能急速下降、出血,呼吸心跳大腦功能失調,嚴重者幾小時內就會死亡。

輻射污染預防及治療

避免輻射劑量威脅的方式,就是減少外出、戴帽子、雨傘、口罩。

若在輻射污染初期,只在皮膚或衣物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須徹底清洗,並服用碘片以防身體吸入放射性物質。根據美國梅約醫院(Mayo Clinic),脫掉衣服和鞋子,就可以減去9成的外部輻射污染。

但若已證實吸入放射性物質並出現症狀,目前則只能針對相關症狀作支援性治療,以及長遠監察日後出現癌症等問題。

本文留言

作者張佑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