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購物狂不代表中國實力

無論是倫敦哈羅德百貨、巴黎老佛爺商場,還是日本銀座的商店,都在為迎接不斷湧來的闊綽中國遊客做準備。這些世界知名商家不僅配備了可使用「銀聯卡」的設備,還有說漢語的嚮導。儘管中國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卻大有買下全世界之勢。

30年來,中國雖不斷推進經濟改革,但大多數民眾並不富有,經常有人說貧富差距在擴大。評估稱,80多年前的日本也曾被稱為不平等社會,當時富裕人口儘管不到1%,卻佔據國民收入的約20%。二戰後日本大大縮小貧富差距,如今富裕階層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例低於10%。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目前中國富人比例為0.4%,但據稱他們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例高達70%。若按比例算約500萬人,在世界頂級商場狂買的中國人,大多是這些人。

在北京和上海等發展最快的城市中,人均月收入不到5000元,大學畢業生初始工資低於3000元。但在海外購物的中國人平均每次花費1萬至2萬元。我想指出的是,並非所有中國遊客都這樣購物。許多愛慕虛榮的中國人往往喜歡將自己購買的物品價格展示在國外媒體鏡頭前,而那些節儉的中國遊客並不願出現在鏡頭前。

無論哪個國家的人都一樣,辛苦賺來的錢不願輕易花掉;若錢來得容易,花得也快。中國超富階層手中的錢,很多不是靠艱辛勞動得來的。還有,一些中國人未必是掏自己腰包,而是利用公款購物。儘管該國國內對發票管理較嚴,但在國外要寫明發票用途很難,且稅務部門也無法嚴格追查。還有些官員在國外購物時會向自己管轄的企業伸手要錢。儘管不情願,企業也只能「欣然」支付。

金錢實力將作為中國能量發揮巨大作用。但若將那些出手大方的闊綽遊客視為中國的金錢實力,這是不全面的,中國真正的金錢實力是那些冷靜消費的中等收入階層的能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