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過的中國留學生

中國有句老話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真的一點沒錯,我們這些從中國大陸來的移民生活圈子基本上就是大陸移民,和同樣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小留學生就交往不多,對這些小留學生的印象基本來自於媒體的報導,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對小留學生的負面報導比正面報導多,以致很多移民對小留學生的印象不太好。機緣巧合我和幾個從中國來的小留學生有過一些接觸,今天就談談和他們交往過程中的印象和感受。

我接觸的第一個小留學生A是個北京男孩,高中讀的是北京最好的高中,學習成績優異,志向是讀北大清華,但高考沒考好,只能讀二流大學,這樣的結果對於他和父母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失敗,所以在中國讀大學不到一年就來加拿大留學了。我和他只有一面之緣,在朋友家吃飯時見到他,當時他在一所國際學校修加拿大的高中學分和準備考託福,後來聽說他進了滑鐵盧。我想他應該算是一種類型的小留學生,高中成績很不錯,但因高考沒考好進不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又不甘心轉而出國留學,他的父母只是普通職員,傾其所有供他出國留學,因此孩子感覺壓力很大,覺得如果自己讀不出來對不起父母,所以學習很刻苦,很懂事的孩子。不過從他很氣憤的一句話也可看出年輕人的一點偏激:「留學生的學費比本地居民貴太多了,很不公平!」恐怕這也是很多留學生的想法,但他是否想過是我們這些父母在這裡奮鬥、交稅,所以我們的孩子才沒有他那麼艱辛、才能享受便宜一點的學費。作為父母為孩子付出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選擇了來加拿大奮鬥,選擇由自己承受出國第一代所要承受的艱辛,我們的孩子得以享受我們的奮鬥成果,而他的父母因各種原因選擇留在中國奮鬥,為他出國提供經濟支持,但他就得承受出國第一代的那份艱辛,這是他父母的選擇。每個國家對留學生的收費都很高,中國也一樣。

另一種類型的小留學生和A 的家境相似或家境殷實,但高中成績不如A優秀,來加拿大後經過一番努力也能大學畢業並在本地找到工作、成功移民,我接觸過好幾個這類留學生,感覺他們比較懂事成熟,我想這類留學生應該是留學生的主流,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女孩B。B來加拿大後沒有去國際學校而是直接讀的College(社區學院),她覺得國際學校裡留學生太多,英文環境不好,而College裡的學生大部分是講英文的本地人,學英文的環境好一些。她先在College裡的ESL讀英文和修大學的學分課,雅思考過後就轉到University去讀,現在她已經順利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並成功移民,她的這種模式值得那些英文和高中成績一般的學生借鑒。現在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向留學生傾斜,將來越來越多的技術移民會來自這些能拿到畢業證的留學生,而能夠拿到畢業證的留學生因語言的問題通常都需要付出比本地學生多一些的努力。

還有一種類型的留學生就是在這裡混日子的紈絝子弟,紈絝子弟並不一定家裡有萬貫家財,有些家境稍稍殷實的也紈絝,一個朋友的侄兒C 就是這麼一個紈絝子弟。C在中國學習就不太好,父母希望他來加拿大後好好學習,希望加拿大能夠改變他,這種想法好像還有點代表性,但在中國有父母和學校管教都不願好好學習的孩子,來加拿大無人管束完全自由後孩子就能好好學習了?不太理解這種想法。C來加拿大已經六年,始終在滑鐵盧大學的一年級升不了級,他父母在當地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又在外人面前誇自己的兒子在加拿大讀名牌大學,所以如果孩子一事無成地回去父母都覺得沒面子,於是C就一直混著,也許要等到學校勒令他退學才算是個頭,如果學校就讓他這麼混下去,就不知猴年馬月是個頭了。哎!對這類孩子和父母我還真的不太理解,這麼漫無止境地混日子不僅耗掉了大量金錢,還耗掉了大量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時光,他們不心疼金錢也該心疼心疼這虛度的年華揮霍的青春。由此可見父母客觀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規劃適合孩子走的人生道路有多重要。

應該還有一種類型的留學生是不紈絝但還是被加拿大的大學淘汰,一事無成回國了,這樣的留學生我只聽朋友說過,沒有接觸過。加拿大的大學比中國的大學難讀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所以那些在中國都進不了大學的孩子想在加拿大取得大學文憑不說完全不可能也是非常艱難,本地學生都有那麼多被淘汰,更何況有語言障礙的留學生呢。據說現在加拿大的大學收中國的留學生也需要提供高考成績了,想進多倫多大學得上一本線。我覺得這是對留學生及他們的父母負責,免得他們浪費時間浪費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