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糧食、金融 中國經濟頭上懸著三把刀

中共總理溫家寶現身與網民交流,表示北京又將進入人大、政協兩會的會期。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兩會會期,向來就是個政治敏感期,今年更因那一朵似花非花的茉莉,讓有些人特別興奮,也有人如驚弓之鳥。

放下敏感的政治和與政掛鉤的民生議題,兩會的召開對財經界影響實在不小。這兩天,北京財經濟界討論得較為熱鬧的,就是今年的「兩會行情」是何光景。

行情與市場綁在一起,今天的中國,一般而有四個市,包括商品市場的市、股市、樓市和車市。所謂「兩會行情」,也主要指這個市。

但在這四個市中,車市已漸漸被邊緣化,不能成為大市的觀測指標。商品市場的市,在政府全力以赴壓制通膨之下,正在走穩,加上進入兩會是個敏感期,當局不會漲價,只可能壓價,人為控制的這個市,也不大需要和不大值得觀察。

剩下的兩個市,就有可議之處了,一個樓市,一個股市,都涉及人員廣泛,對經濟的影響不輕,因而人們的看法也不一。以這兩市在兩會期中表現來看,目前分成樂觀和悲觀兩派。所謂樂觀,是相信當局仍會公布有利經濟向上的調控措施,如新興產業利多會刺激股市,而樓市調控則會見好就收,不會打壓太凶。所謂悲觀,主要是相信當局會出重手壓樓價,會出重手下調經濟,防地方政府人為推高指標造成過熱。

如果說外在的「兩會行情」仍有起落,內部關注的經濟危機卻很實在。目前一些智囊機構內部討論,其危機感之強烈,一定程上已超越上次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有「三大危機」之說。

首先一大危機是石油危機,目前中東的茉莉花革命,直接點燃石油危機。大陸的石油相當大程度依賴進口,如果中東一旦出現危機,國際原油供給受到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狂升,這對大陸經濟的打擊將難以估量。

石油之外,糧食問題也不小,目前雖然大陸的糧食主產區旱情緩解,但冬旱已造成損失,不好彌補。大陸已成世界上最大糧食進口國之一,國際糧價居高,糧食是否出現危機,牽動經濟發展全局。一旦糧食緊缺、糧價飆升重現,將全面拉升物價,增大通膨壓力。到時就會出現經濟危機。

至於金融危機,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大陸經濟一枝獨秀,剛過去的國際金融危機,大陸安然脫身。但在金融危機間接影響,自身經濟問題的拖累中,大陸正不斷提高存准率和升息,金融壓力不斷加大,一旦有石油危機,有糧食危機,金融會否失控,又會否交互影響生出新危機,還難斷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