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令」調控恐過猶不及(圖)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樓市調控的「新國八條」正在面臨尷尬。目前,儘管進入購令名單的城市在繼續增加,但多數城市卻依然保持靜默。而有關限購令的評論,活躍於各大網路媒體。

約八成城市未按國務院要求落實新國八條

據南方網24日消息,中央政府樓市調控新國八條正面臨著尷尬。「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推出八條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限購是重中之重。」但新國八條中規定各地出臺限購令的期限即2月中旬已過,截至24日,各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70個大中城市中,目前有15個城市正式實施,另計上仍未實施但限購細則已經報批的廣州等3個城市,僅有18個城市落實了新國八條。

這意味著,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中,仍有52個城市未出限購細則,約八成城市未在國務院要求的2月中旬之前落實新國八條。

對此,中財網評論:其實,在限購令問題上爽約的城市,如此沉著冷靜、如此我自巋然,深度追問起來,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土地財政的需求,追求GDP的職能衝動,使地方政府不想、不願對樓市「痛下殺手」;二是光打雷不下雨的、名不副實的「嚴厲問責」之類的狠話說多了,美好的震懾力自然隨之貶值,對「問責」一貫地低看三分,使地方政府敢於甩開膀子和政策制定者博弈。

外媒:限購調控過猶不及

英國《金融時報》24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限購調控過猶不及》。文章指出北京的樓市按戶限購是迄今為止最強硬的調控政策,以殺傷力來評估的話,這幾乎可以算是終極式的,足以刺穿最堅硬的房產泡沫。而軟肋恰恰也正在這一點,泡沫的破滅並不符合遊戲參與者們的利益。於是相比於限購能堅持的刺破的情形,限購的被迫退出恐怕也是一個更重大概率的一個事件。

文章分析指出,中國房價高企的根據是在於短缺,短缺催生投機,投機進而加劇了短缺,而要平抑短缺所伴生的投機有三個辦法。一類是增加供應,這類辦法常常被視為從根子上來解決問題的方案,但往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紙上談兵。第二類辦法是增加投機的交易成本,比如交易環節的稅收,保有環節的稅收,按揭費率的提高,按揭層數的增加等等,但是這一類辦法這個效果比較緩慢。第三類辦法是對流入投機市場的資金直接進行管制,這是釜底抽薪式的辦法,按戶限購就是這類辦法當中的一個。

文章指出按戶限夠足以刺破最堅硬的房產泡沫,不過政府開發商、投機者,甚至包括買房自住者都不願意刺破這個泡沫,大家可能更願意看到另一個可控的泡沫,於是市場一旦下跌,限購政策極有可能被迫退出市場,緊接著市場會迎來報復性的新高,而這很可能是發生率最大的情形。

政府飽賺讓炒房者揹黑鍋?

《新快報》一篇楊支柱所寫的評論說:「長期以來,政府為了土地出讓金收入和各種房地產稅收而不斷推高地價,從而推高房價,自己‘賺’得滿盆滿缽,卻讓炒房者揹黑鍋。媒體也跟著推波助瀾,以至於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許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其實炒房不但沒有真正增加需求從而推高總房價,相反還有平衡各地房價的作用。」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房價的高漲、炒房者的介入未能有效地增加房屋供給呢?是因為政府對土地供給的壟斷和供地不足。」楊支柱說。

凱迪社區天笑貓評論:「城市出了史上最強限購令是因為一級城市房價已經高得連政府都覺得有些離譜了,有些不好意思了。在大量土地成功套現的大環境下,順水推舟的做起了救民於水火的憐民政府。」網路作家丁銳則批評:「政府純粹是拿‘限購令’這個破玩意逗窮人們開心。」

本文留言

作者金曉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