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油價昨破百 石油危機會否重演
國際油價再次由「兩位數」邁進「三位數」時代。
受中東北非地區重要產油國利比亞衝突升級刺激,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紐約油價23日盤中上衝破百,繼2008年10月之後首次衝上三位數大關。倫敦油價也突破每桶110美元,創下2008年8月以來收盤新高。
一場石油危機「重啟」的「大猜想」就此展開。
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瘋狂的油價對於艱難復甦中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考驗,對於中國經濟而言,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加劇不言而喻,國際因素使得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兩大基準原油相繼破百
由於北非重要產油國利比亞暴力衝突持續升級,國際油價23日繼續飆升,紐約市場油價盤中「破百」,衝至103美元/桶,短短兩個交易日內漲幅達14%,一舉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高值。
來自巴克萊資本公司一份報告顯示,利比亞已經中斷的石油生產量約為每天100萬桶,佔全部產量的一半以上。市場擔心重要產油國石油生產基礎設施將被損壞,從而導致其被迫中斷致全球石油供應量減少。
中東地區擁有世界石油儲備總量的57%和全球石油總產量的30%,與其相對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漲幅尤其大,並先於紐約市場,於當地時間23日上漲到了過去兩年來的新高——110美元。
布倫特原油、WTI分別是歐洲、北美石油市場上最重要的兩大基準原油。中國石化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美國基準原油西德克薩斯州中質原油對布倫特原油價差將迅速縮小,高盛集團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則預測,這一價差將從目前的大約每桶12 美元縮小到每桶7美元。
在當地時間2月22日召開的一次緊急全球能源峰會上,歐佩克最大成員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該組織表達了平抑油價的決心。據該國石油部長稱,目前國際油市並不存在實質的供應不足,價格上漲的動力源於政局動盪導致的心理性 「恐慌」。但並不排除出現重大供應中斷的可能,一旦如此,歐佩克將隨時準備增產抑油價。
高盛預計利比亞2011年原油產量為160萬桶/日,佔全球供應量的1.8%。如果市場損失了這部分供應,則需要開動歐佩克國家過半數閑置產能才能彌補。
「石油危機」疑雲又起
這種判斷無疑加深了人們對石油危機再度爆發的擔憂。
在上個世紀,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石油危機: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油價上漲近三倍,觸發了全球經濟危機。三年時間裏,美、日等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增速下降超過10%。
第二次源於兩伊戰爭,全球產量驟減引發油價再次暴漲近三倍。
最近一次則是伊拉克受國際社會制裁後導致的原油供應中斷,全球GDP增速在次年下跌2%。
當前尚不明朗的國際形勢會不會再次出現石油供應中斷呢?許多國際媒體發出異常悲觀的論調:全球經濟將迎來淒風苦雨的日子,甚至有可能重演石油危機和全球衰退的慘淡歷史。
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風險首席分析師趙昌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範圍來講暫時不會,但這種風險的確存在,因為中東、北非是重要產油地,一旦沙烏地阿拉伯捲入,中斷的風險就大大增加,將使交易商因預期等心理因素作用而開始囤油。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長向松祚則指出,1973年石油危機伴隨著多年的高速通脹和經濟衰退,「滯脹」一詞很快成為家喻戶曉的經濟學術語。
2008年國際油價曾高企至147美元/桶,但一些專業人士指出,當時未帶有明顯的政治因素。
中國通脹壓力升級
油價若繼續飆漲,將使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形勢「火上澆油」。
來自國內的研究機構也認為,今後一段時期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對我國經濟產生嚴重影響,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
由於中國對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55%,且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在全球公認「通脹風向標」原油價格暴漲後,中國承壓巨大。
上述專家認為,受此影響,今年我國的經濟增速可能放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日益強化的通脹預期下,資金更偏好持有大宗商品保值增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應是大概率事件。
其中,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可能在某些時段再度衝擊高位,國際天然氣價格將延續上升勢頭,國際煤價將保持高位震盪走勢。屆時,鐵礦石價格仍可能沖高,稀土價格也將持續上漲。
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今年中國輸入型通脹形勢將較嚴峻,這會擠壓企業利潤,使國內企業掌控價格主導權的壓力加大。
工信部昨日在分析當前工業經濟運行形勢時稱,當前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壓力加大,企業生產成本節節攀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當前國際形勢,都可能使2011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所放緩。
一些人士甚至猜測,中國政策選擇的重心可能正從 「抑制通脹預期」慢慢移向「經濟發展增速」,緊縮宏觀調控政策或許正進入相對平靜期。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油價至少要漲到每桶120美元並維持這一水平才會對經濟復甦造成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