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的典故及來歷

漁舟唱晚》是中國近現代箏演奏家婁樹華於一九三六年根據中國傳統古曲《歸去來辭》的音樂素材改編而成。箏曲標題取自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以及「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山光水色的意境。

《漁舟唱晚》這首箏曲用音樂描繪了音樂家對中國古代江湖漁家的主觀感受,藝術化的想像出在夕陽西下,湖光山色和欸乃歸舟的寧靜時刻出現的一種脫俗的感覺,寫出了天人合一的神韻和心境。

作為中國著名的傳統箏曲,此曲表現了中國文人、藝術家在藝術上的藝術追求,並深刻體現出呈現此內心感受的創作方法。那麼作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創作家和演奏家,通過對湖濱晚景的展示和欣賞,讓聽者聞樂聲,如身臨其境,得到美的享受,從《漁舟唱晚》的音樂中聽到了漁人蕩漿泛舟,乘風趕浪,在水中行進的快樂情趣。 這是一名德才兼備的音樂家所想要達到的目地。

那麼古代文獻中有音樂與人的行為相關的記載,曰: 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音樂的教化作用就在於此。那麼遵守道德,能使社會和諧、有序,人人生活的平安美滿。

一首樂曲能夠流芳數十年,甚至百年、千年,與音樂家的行正和音正有很大的關係。

本文留言

作者鄭浩中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