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CPI被整容 民眾一笑了之

中共官方日前公布了最新統計數據,一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9%。低於市場預測的5.3%。國家統計局調整了CPI的權重比例,專家和民眾紛紛質疑,在通脹嚴重的形勢之下,降低最近上漲最快的食品類的權重比例,是在為CPI整容,掩耳盜鈴。

中共國家統計局2月15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9,比去年12月份上漲4.9%,但低於此前5.3%的市場預期。

官方表示,這次統計採用了新的CPI權重比例,其中,居住類提高了4.22個百分點,食品類降低了2.21%。調整的重點是:提高居住類比重,降低食品類比重。官方對此解釋說,這是5年一大調的常規做法。

專家和民眾對這一CPI資料和調整權重的做法,紛紛表示質疑。

《東方日報》評論指出,去年國內房價大漲,房租飛快上漲,當局不調高居住類的權重;而現在食品價格飛漲,當局卻降低食品類的權重。統計局明顯是以技術性的手段,掩蓋真實的通脹水準。

對於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安邦諮詢公司的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如果通過國際數據進行比較的話,大致上中國的數據被低估了1/3。

網友談到,中共官方的「統計」可以根據「政治需要」 人為的抬高或壓低,以便糊弄百姓,創造「和諧社會」。

浙江的貿易商王先生對記者表示,據他的一個在統計局工作的朋友講,統計局的數據誤差高達10倍,統計局官員只是根據上級的意思去做。

王先生:「就是說,在好的數據末尾往往會添上一個零,壞的數據呢,後面往往會去掉一個零。這個數據多少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是上面有個指標下來。」

而對於真實的通脹水準,上海的施小姐告訴記者,她實際感受到的物價上漲遠遠超過政府的統計數字。

施小姐:「去年我買蘋果的時候,是2.8元人民幣,今年最便宜的是4.8元。然後草莓,去年我可以買到4塊錢的,今年普遍漲到9.8元。」

王先生談到,對於當局這種數字遊戲,《騰訊網》上的絕大多數網友認為很無聊,他自己也覺得很搞笑。

王先生:「統計局就是在那裡搞惡作劇,所以我們都是一笑了之。」

北京的經濟學者康先生認為,政府數據造假,老百姓越發不信任,這是當局非常大的危機。
康先生:「老百姓對於(當局)宣布的東西經常打問號,這個東西夠嗆!」

《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看著飆升的食品價格,這樣的統計結果無法讓人相信,改變統計方法解決不了中國的通脹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