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裡的新第二經濟大國—中國
日本政府2月 14日發表了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統計速報, 證實了去年日本名義GDP已被中國超過了近4000億美元, 從而讓中國取代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日本自1968年取代當時的西德起, 42年來首次淪為第三。那麼日本人是怎麼看中國躍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呢?
這個結果雖早已在各個國際金融機構、經濟組織的預計之中,也在中國上個月宣布去年名義GDP時就已得到單方面證實,但日本證實時,依然震撼了社會。
內閣大臣們當天一整天面對的都是記者有關的提問, 而答覆也顯然是內閣的統一口徑, 共稱「中國經濟發展是好事, 對日本有利」。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可能因為負責政策, 說明得稍微詳盡一些, 他說:「我們的經濟不是為了爭奪排名, 而是為了謀求讓國民的生活更富裕一些、更充實一些。」
中國經濟超越日本已是老生常談,但幾年來,尤其是上個月中國宣布GDP統計以來,傳媒、輿論作的各種分析、比較中日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國民之間的生活水平,讓日本有更多人瞭解中國不但超越了日本,還將超過美國;有更多人知道中國人均GDP還只有日本人均的十分一,而且貧富懸殊。
日本政府週一發表GDP統計速報中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內閣還透露私下的分析說,如果中國容許人民幣反映外匯市場自然匯率得以升值的話,中國實際上在2020年就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而經濟評論員大前研一展望去年以4000億美元超越了日本的中國經濟,預言未來9年會是日本的3倍:「到2020年還有9年,9年後中國的GDP可能會是日本的3倍,再過10年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會是遙不可及的距離」。
不過中國國民的人均財富未來9年、甚至19年是否能趕上日本、美國,至少在日本缺乏肯定的看法。這也是與謝野馨說的話裡炫耀日本民富的成分、炫耀日本這個國家政治謀民幸福的含義。日本網路上有網民說:「我從沒去過中國,不知道一般中國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就像我從沒走進鄰居家,不知道他們家有什麼、過什麼日子。但如果我看到鄰居的家長在街上揮霍,我就會認為他們家有錢,現在我看到中國領導人在美國狂購、中國旅客在日本狂購,我也很難想像中國領導人說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位網民表達的還是不帶政治色彩、民族情緒的溫和觀點,一些偏激的網民和右派輿論指責中國的言論且按下不提。親中的大報《朝日新聞》再三為中國開脫說:「中國人均GDP還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排在世界各國人均GDP的100位之後,貧富懸殊和浪費資源、公害頻發等歪曲成長也很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經濟界最大報紙、也是中立的《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說:「中國公布GDP統計的同時,報告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硬體是通脹和泡沫。」記者上週到中國游了3個城市,物價與10個月前去中國時比膨脹了不少,印象深刻的是,超市裡的洗頭水、廁紙等日用品價格比東京還貴、在餐廳飲食也不比去年12月時的紐約便宜。
一向只談經濟的《日經》近年來評論中國問題時,更大篇幅地觸及經濟以外的政治、軍事,《日經》說,迅速壯大的中國是否履行相應地位的國際責任也很不透明。一說起分擔聯合國等國際事務開支、一說起環保,中國就馬上變臉說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日經》說,中國還伴隨著擴軍與亞洲各國發生摩擦等,中國怎樣處理也令人充滿懸疑。
首相菅直人的政權自去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以來,談論中國的口頭禪是「希望中國成為有責任的大國」。日本文化表達含蓄,這個意思便是指中國不負責任,至少是沒付出與經濟地位相符的責任。
- 關鍵字搜索: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