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遭遇200年一遇的旱災

山東省正在遭遇200年一遇的旱災。專家學者呼籲中國政府把興修水利和保護環境放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中國電視新聞近日播出一幅幅冬小麥麥苗乾枯的令人揪心的畫面。

旅美學者朱學淵博士表示,山東可能出現冬小麥顆粒無收的情況。

「據說是八千萬畝的農田的乾旱可能會導致顆粒無收的況狀態。但是主要是旱在北方,山東雖然屬於華東但是它地域還是屬於北方。河北也是不得了。北京郊區,北京乾旱得不得了。我姐姐住在北京,那兒四、五個月不下雨,不下雪了吧。」

中山大學自然災害專家梁必騏教授表示,旱災是人類最大的剋星之一。他再次表示,興修水利是唯一能夠有效減緩旱災災情的百年大計。

「現在的旱災的確是個問題。旱災要防就是要靠興修水利的問題。這不是一下子臨時可以趕得起來的。旱災跟其他的不一樣。現在旱災的面積畢竟是比較大。比較大呢一下子不能像水災、防水、防洪、防排的那樣當然不可能防。可以採取一些臨時措施,旱災特別是大面積的旱災,一些臨時的措施往往也不一定有效。人工降水是局地的不可能,而且人工降水必須要有人,沒有人它也不可能降水的。天空是大晴空,一點雲都沒有,你也不可能搞人工降水。現在,國家只能採取你在哪個地方特別重要的一些比如糧產區,它要採取什麼辦法來給它灌溉,灌水了,只能夠是這樣了。把你的水利修得四通八達,用一些灌溉,那可能旱災就好一點。在有些地方也是沒辦法,像以前非洲地區的大旱,根本毫無辦法。如果說你這個地方的水利建設搞得不是很好,那麼可能旱災就更嚴重了。」

興修水利的重要性看來已經為中國政府所認同。中共中央今年一號文件就是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國政府就水利問題下發一號文件是破天荒第一次。

梁教授表示,大力綠化環境、保護環境也有利於預防旱災。

「如果平時注意綠化了這些問題,如果這是一個很好的山,如果燒光了、砍光了,那麼這個地方也容易旱。你根本沒有水源,那麼也容易旱。」

朱學淵博士表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過高直接導致地球變暖以及旱災的形成。

「這主要是地球變暖造成的。大氣層裡二氧化碳數量增加之後就把大氣層的化學結構改變了。地球就從太陽中吸收更多的熱量散發不出去。中國現在自己的煤炭的消費量達到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中國的人口只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國人均煤炭的消費量大概是全世界的三倍。氣候的問題主要是大氣層的問題,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自己比較大的困難的地方就是中國背靠著大西伯利亞,就是歐亞大陸的一個背景。所以它的含水量也比較低。東天西北風刮過來就特別的乾燥。乾旱最後第一個所損害的就是中國。」

美聯社說,山東是中國小麥主要產區之一,小麥減產的預期已經導致一月份麵粉價格上揚八個百分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