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悲慘世界:老無所依(圖)
2010年10月瀋陽一對老夫妻疑因患病怕拖累兒女手拉手跳樓
【看中國記者張頌宇報導】2月4日,一名77歲的老太太,因患有頑疾無錢醫治,不想拖累子女,在長沙杜甫江閣北面湘江邊投江自殺,所幸被發現即時救下。一則簡短新聞,卻引起網路上萬筆的討論,在搜狐網兩、三天時間,評論更高達兩萬多條,大量網路留言充滿了「不滿、無奈、淒涼」,也道盡當今社會問題。養老、老人自殺問題,近年是各國一致面臨增溫的課題,但中國在各種制度缺失下,問題更加嚴峻。有評論指,政府養老政策跳票,卻將責任推給子女不孝。
資料顯示,中國老人的自殺率,尤以農村老人,高達世界平均水平四到五倍。對於一些農村老人,生病就意味躺在床上等死,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自殺屋、自殺洞。媒體報導,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生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舊屋或樹林、荒地、河溝,無聲地自我了結。
中國老人問題加速進入崩解的年代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有1.67億60歲以上老人。一胎化政策下,現已進入老年人口加速增長期,全國有一半老人過著「空巢」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區的老人中,空巢率高達70%。
據自由亞洲電臺引述中國官方英文的《中國日報》報導,從2002年到2008年,中國都市老人的自殺率比1990年代大幅升高,清華大學一位社會學家的報告稱在2002年到2008年間,中國70至74歲的老年人口中,每10萬人中的自殺比例超過33人。而在1990年代的時候,這個年齡層的老年人口每 10萬人中的自殺比例是13人。
報導並指出,自殺原因包括:搬離原居住地、醫療費用增加等。另外,專家學者認為,經濟壓力,如通貨膨脹、住房挑戰等;醫保、社保缺失;一胎化政策加重老人問題;倫理道德系統崩解;信仰及民間組織缺失,皆是中國老人自殺問題特別嚴重主要原因。
而農村老人自殺問題更為嚴重。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費立鵬曾表示,農村老人自殺率高於城市老人5倍,農村自殺人數比例佔我國自殺人數 90%。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會長李寶庫也曾在公開會議上透露:「中國農村老人的自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有媒體報導,在湖北京山地區,甚至出現了自殺屋、自殺洞,為了不拖累子女,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安靜地自我了結。
一胎化政策下「聽話者」的下場
據《新世紀》週刊報導,家庭形態的變化是導致中國老人問題嚴重的主要推手。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實施至今已有30年,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家長已步入晚年,中國正全面迎來「421家庭」時代,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為主流,家庭負擔極為沈重。另外,尤其在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婦女在家的留守幾乎成為常態,家庭人數的減少大大降低了其對老人的撫養能力。
一胎政策下,網路上,許多網民留下讓人感到悲涼的未來,有人說:「以前,好幾個孩子可以輪流照顧,現在都是獨生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如果再有個需要照顧的生病老人,根本忙不過來。如果我也有那一天,我也會選擇自殺。」;「這是計畫生育做得好呀,國家的一紙政策把普通老百姓的福祉給廢了。
然而,當初政府推行一胎化政策時,喊著「只生一個孩子好,將來政府來養老」,現在實際如何?聽話的百姓面對什麼下場?
一篇被網路熱門轉載的評論文章《老無所依,農村獨生子女父母們的養老危機?》指,80後一代的父母們,都是在響應計畫生育下只生了一個孩子。當時有句口號是「只生一個孩子好,將來政府來養老」。樸實的農村父母大都聽信了這樣的宣傳,只生一個孩子,當時真的相信政府會給他們養老。30年過去了,農村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步入老年,當年牆上許諾的口號還沒有退色,當他們需要有人來負擔老年生活時,卻不知道該向誰要養老金,現實的情況是農村獨生子女的老人除了全國統一的一個月55塊錢所謂的農村社保外,再也沒有任何養老金。「55塊錢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還不夠買5斤綠豆大蒜,難道就讓他們靠這55塊錢來生活?」
政府養老承諾跳票 推責任給子女不孝?
上述文章說,與當初「違反計畫生育政策」家庭相比,子女多的農村家庭境況要遠遠好於「聽黨的話服從政策」的獨生子女父母們。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都極為後悔當初聽了那些天花亂墜的宣傳。農村的獨生子女外出打工養家,兩個老人只有在家,全部的農活都落在了他們的肩上,所謂「退休」就是「退而不休,活到死,干到死」,倘若一方或兩人生病,那麼整個家庭就只有「墜入地獄」。「他們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辦?當初承諾的「國家養老」政策在哪裡?」
有資料顯示,廣大農村地區,沒有社會養老金的老人高達90%。《新世紀》週刊報導,正是由於當前養老保險制度的缺漏,據北京大學和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06年對全國上萬名高齡老人跟蹤調查,69.9%的老人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子女及孫子女。
然而卻有官媒特別強調子女不孝問題是老人自殺嚴重原因,今年更提出擬立法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父母」貽笑大方。民政部研究資料刻意強調說,超過50%的子女對老人的態度麻木。
中華社區一篇評論《中國農村老人為何自殺率如此之高?》說,如果有條件、家庭經濟寬裕,哪個不會孝敬父母?在鄉村社會,不贍養父母是要被人戳脊樑骨的,在村裡做人也很難。要說農村的子女對老人的態度麻木,那在相當程度上也是生活的困苦讓他們變得麻木了。
財新網評論提到,國家的富裕,應該反哺這部分老年國民,增加社會福利投入。但不少學者認為,在中國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對社會福利政策定位不明,既無法以「福利國家」的姿態提供民眾無力支付的社會服務,又缺乏刺激社會化供應的政策手段。
《老無所依,農村獨生子女父母們的養老危機?》文末質問:「社保!這個養老本應政府承擔的責任推給了子女。三公消費9000億,財政從來不吃緊,而實施全民的免費醫療就「無力承擔」了!實際上只要拿出「三公」消費的一半就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療,自己吃喝,無限大方!給人民以活命的錢,無限困難,這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專家討論當今社會幾大問題加重老人自殺率
自由亞洲電臺曾專門為中國老人自殺問題,請來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和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夏明進行討論。報導中,提到中國當今社會幾大問題造成老人自殺嚴重,主要包括經濟壓力、醫保社保匱乏、道德體系崩解、宗教信仰及民間輔助組織缺失。
夏明教授表示,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經濟壓力是一個問題,包括通貨膨脹和住房等等挑戰,如果老人有疾病,又沒有各種醫保和社保,養老問題將更嚴重。然對於老人醫保情況,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直指:「農村絕大多數是完全沒有的了。城市裡能夠有醫保的也非常得少。」「對很多生活水平比較低的、貧窮的這些老人來說,疾病、貧窮都是導致他選擇死亡的很大的原因。」
中國傳統由子女孝養老人等倫理道德體系,也被政策破壞殆盡。夏明教授表示,「中國人口的控制是因為毛澤東當時的人口政策造成的一個災難。」另外,「中國傳統家庭裡面有好多東西被當今的政府和社會給拋棄掉了。」比如「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觀,西方的慈善事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因為跟傳統的道德倫理系統和天主教會、基督教的教導是有關的。而這些倫理系統跟中國的儒教、佛教都是相通的。中國目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了。就是要重建整個中國的道德體系。」
對於重建道德倫理系統劉開明博士認為政府作得相當糟糕:「49年之後,我們所做的大量的工作都是摧毀我們傳統的價值。78年之後,我們只是在經濟領域放開了,所以整個社會都 是以物質為導向,以金錢為導向,包括家庭之間都是這樣。」「現在整個社會變形,社會的價值觀完全把傳統的價值或者說作為家庭核心的倫理給逆反了,導致了一些災難性的後果。」
夏明教授建議,應建立社區老人互助的公共空間,讓大家集聚、交流,並有老年人自己的社團組織等,對此「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允許而不是去控制」;第二個是人文關懷,這和面臨「大限憂慮」有關,「解決這個大限憂慮整個中國的傳統社會和西方社會基本上是由宗教體系來解決的。中國基本上就沒有宗教的這些機構和組織介入,也是一個很大的缺失。」
大量網路留言充滿「不滿、無奈、淒涼」
網路上對老人自殺問題,充滿大量不滿、無奈與讓人感到悲涼的留言,也道盡當今社會問題。有網民說:「我們老年人無奈的選擇,響應國家號召被自願一胎,孩子給老闆打工 ,那有時間照顧爹娘呀?平良心說,道德講孝道,現實我們的社會允許嗎?人老了,自殺是無奈的自願選擇,我曾告訴孩子,我被病纏身的那一天,我會選擇自殺。」
農村自殺嚴重,也可在網路看到相關大量留言:「老年人不願增添兒女負擔而自殺已成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農村尤其如此,我們老家一個70多人的村小組,近5年內有5位老人選擇自殺減輕兒女負擔,今年年前就有我的一位堂伯這樣做了。真是可憐至極。」「 老人問題包含贍養,醫療是當今的社會的大問題,現在農村較貧困的地方老人只要到了60--70歲,生病後都是不醫的,生死聽天由命。悲呼!」
住房、經濟問題也被提出:「我公婆家5個孩子,幾個孩子本來都孝的,可五個孩子不得不為自己的攢結婚房的錢,老人七十多了沒有人出養老費,這真是這個社會的悲哀,中國這個社會真可怕,一個房子把什麼都弄沒了,人性沒了,錢成了一切,可還是活得很慘。」
來自政權腐敗無能造成的社會根本問題,也不斷被指出:「大家深思吧。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問題的實質。為何GDP第二了,而老百姓卻是這麼艱難呀。」「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富了一群人,害了幾億人。」
「兩千年前,孔子的理想是老有所養,天下大同。讓人感覺羞愧的是,標榜偉大復興的年代,老人到了無錢看病,尋短見的地步。有大把的錢去買美國國債,或者贈送給貧窮的友邦,卻對自己的貧困人民視而不見。悲哀啊。」
「究竟誰應該為這個老人的舉動感到羞恥?單單是這個老人的子女嗎?因為無錢治病而選擇自盡的人又豈止一個老人?善良的人永遠無法看懂悲慘世界,繁榮的背後是千千萬萬窮困潦倒的人們無比痛苦的吶喊,誰人能夠拯救這些苦難的生靈於水火?」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