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屠蘇酒(圖)

宋代王安石寫過一首著名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分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卻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提到的「屠蘇」是一種酒,按照中國古代的習俗,此酒是農曆正月初一(「元日」)全家人在一起飲用的。

此酒為何叫「屠蘇」?一種說法是屠蘇原本是一種草,古時有人將其畫於屋上。在北周王褒的《日出東南隅行》中,就有「飛甍雕翡翠,繡桷畫屠蘇」的記載。明代楊慎認為,人們將畫有屠蘇的屋子也稱之為「屠蘇」:「屠蘇本草名,畫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見《藝林伐山》) 《廣雅》則說「屠蘇」就是茅草屋:「屠蘇,庵也。」於是有人推斷,在這樣的草庵中釀製出來的酒就叫「屠蘇酒」。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製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

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

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