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好習慣(圖)
訓練孩子建立自己的目標,並能獨力完成它。
父母要懂得輔導孩子自行建立階段性的目標;
並讓孩子依自己的規劃,獨立自主地完成這個目標。
自主自律三姊弟
二十年前,有同事推薦我擔任趙家三姊弟的家教老師,當時三個孩子的媽媽已經過世,趙先生隻身在舊金山經營一家航空器材公司。為了讓孩子學中文,也學習獨立,於是趙先生讓孩子獨自留在臺灣兩年。第一次去家教時,發現家裡只有三姊弟,沒有任何大人在。當時大姊海倫國中二年級、二姊愛倫小學六年級、小弟亞倫小學四年級,三個孩子都中規中矩,非常有禮貌,不時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對老師畢恭畢敬,表現出非常良好的家教。
家裡雖然沒大人,但家中擺設始終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原來是大姊海倫身兼父母職,幫忙打理家中的一切。舉凡煮飯、洗衣、掃地、拖地等所有家務,都由三姊弟分擔,趙爸爸每個月寄來的家用開支及零用錢,也都由大姊統籌分配。三姊弟平常也都自己買菜、煮飯,只有每星期天才到附近的小吃店打打牙祭。
有一次我上課時,姊姊要求提早下課,理由是:「爸爸今天回國,我們要搭公車到餐廳跟爸爸會合。」
我當時心想,家裡那麼有錢,何必那麼辛苦?就問她:「幹嘛不坐計程車去?」她回答:「爸爸不許,爸爸說:‘小孩不會賺錢,不應該先學會享受。刻苦耐勞的小孩,將來才會有出息!’」
一旁聽話的我,只有點頭稱是的份。
家事打工不拖延
雖然爸媽不在身邊,但三姊弟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並且都曾當選過模範生。有幾次親師懇談會,我受托代表家長出席,結果三姊弟的導師,居然都不約而同地稱讚他們:「很勤奮努力、很聰明懂事、很有禮貌,而且還會主動幫忙做事。」聽到這些讚美,讓身為家教老師的我,也感到與有榮焉。但當時卻也不禁納悶:「爸媽都不在身邊,為什麼三姊弟還能夠如此品學兼優?」
兩年後,三姊弟轉學到美國就學。之後又再過了四年,我獲邀到美國各地華文學校舉辦巡迴講座,剛好舊金山是其中一站,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安排時間,前往三姊弟家中拜訪。三姊弟的家是一大棟美輪美奐的獨立樓房,有一座大游泳池及三個車庫,有司機、佣人,但家事仍由三個孩子分擔處理。
海倫告訴我:「我們每天一早起來,就要裡裡外外做打掃,每天都要洗碗盤、洗衣服;週末還要大掃除,除了除草,還要用藥水清洗游泳池……所有的工作,爸爸都會照工錢算給我們。此外,亞倫每週還要幫忙用電腦處理帳單及信件、賀卡記錄等。」
學費旅費自己賺
當時海倫是史丹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愛倫、亞倫也都上公立高中了,三姊弟的課業表現,仍然很傑出。趙爸爸鼓勵他們每年要學一項才藝或運動,但必須靠他們自己以「分擔家事」及「到外面打工」的方式賺取零用錢。海倫說:「例如去年我想學服裝設計,我就要先寫計畫書,說明達成目標、預算金額及來源;學費的部分,爸爸會付一半,另一半則靠自己打工來支付。」又比如愛倫想跟同學到布拉格旅行,其他同學都是由父母出錢,而她卻必須整個暑假到餐廳打工,才能賺取將近一千美金的旅費。
趙爸爸常在暑假時,帶三姊弟出去玩。而每次的旅行,都是由三姊弟輪流主辦,包括訂機票、旅館、行程安排等,都是由孩子們一手策劃。海倫說:「每次出遊都是訓練我們協調能力、團隊精神的最好時機。」
如今,三姊弟都事業有成、旅居各國,而彼此之間的感情一直都很好,與爸爸之間也非常親密,每次趙爸爸生日,或是感恩節、聖誕節等重要節日,三姊弟都會從各地趕來跟老爸聚會。後來在一次見面閒聊中,海倫不經意地提到她爸爸的一句名言:「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我這才恍然大悟,多年前的疑惑終於得到瞭解答。
親子教養百寶盒
1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的習慣
孩子自己的事、或會做的事,要盡量讓他自己動手去做,父母要少插手;遇到問題時,要留給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有獨力解決問題的機會。
2讓孩子接受鍛練
輔導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接受戶外的挑戰;帶孩子上山、下海,讓他擁有觀察水勢、選擇登山路線、維護自身安全等能力。
3教導孩子使用工具
教導孩子使用螺絲起子、鋸子、鉗子、銼刀等工具;五、六歲以後,則教導使用熱水器、瓦斯爐、洗衣機等,使孩子樂於動手、勤於做家事。
4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或參與決策會議
比方問小小孩「吃蘋果?還是吃香蕉?」;讓他從准許收看的電視節目中,挑選自己想看的節目;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讓他參加「家庭會議」,參與決策、分擔責任,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絕佳機會。
5輔導孩子訂定階段性目標,並獨立執行目標
剛開始可以從小目標著手,比如:訂定假日全家外出計畫,交由孩子來策劃執行,讓孩子能獲得初步的信心與動機。
之後,再逐步提升目標的複雜性,例如:讓孩子自己設計暑期活動計畫,輔導孩子督導自己、並獨立完成。
最後,再提高目標的難度,譬如:策劃自己中學畢業後的兩個月國外遊學計畫,讓他自籌部分經費,接受挑戰、全力知行地去達成。
- 關鍵字搜索:
-
給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