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西洋 棱皮龜的跨洋遷徙(組圖)


棱皮龜需要游數千英里,用時長達150天,才能到達覓食地或繁殖地。


埃克塞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會沿著潛在的最短路線進行長途旅行,它們經常會沿著一條趨於完美的直線前進。


棱皮龜幾乎一生都生活在海裡。只有在產卵和孵化出來時,它們才會離開海洋,呆在陸地上,例如這隻小海龜,它剛從卵裡孵化出來。


這是棱皮龜選擇的3條遷徙路線圖。棱皮龜選擇的第二條線路幾乎呈一條直線。

被稱作「龜王」的棱皮龜因能穿越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海洋——大西洋而著稱,但是,直至今日並沒有人真正意識到這種海龜有多擅長航海。英國科學家通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巨大的雌性棱皮龜能沿接近直線的路線游數千英里,往返於覓食地和繁殖地。

棱皮龜從中非出生地游往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時,它所走的路線幾乎是兩地間最短的,與之相比,即使最先進的巡航艇也自愧不如。海龜是如何做到沿一條幾乎筆直的路線游數千英里的呢?對生物學家來說,這一直是個謎。不過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依靠視覺(通過恆星和太陽的位置進行判斷)和對地球磁場的感覺,在浩瀚無邊的海洋裡航行的。這些研究成果是埃克塞特大學生態和環保中心通過一項研究獲得的。

過去5年間,研究人員利用安裝在棱皮龜身上的衛星跟蹤裝置,對離開非洲孵化地,橫渡大西洋去尋找食物的25只雌龜進行追蹤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海龜有3條遷徙路線,其中一條全長4699英里(7562.31公里),棱皮龜從加彭出發,沿一條接近直線的路線橫渡大西洋,150天後到達巴西和烏拉圭南部近海。

馬太·維特博士把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他說:「儘管對棱皮龜進行了廣泛研究,但迄今為止仍沒人真正明白它們是如何做到成功橫越南大西洋的。我們的研究顯示,它們從加彭的出生地前往覓食地的路線有3條,不過每年採取每條路線的棱皮龜數量都有很大變化。我們不清楚是什麼對它們的選擇產生了影響,但是我們知道這些都是非凡之旅——雌龜沿直線穿越大西洋,進行數千英里的長途遷徙。」 雌性棱皮龜孵化出來不久後,就會開始第一次遷徙。

新生棱皮龜在孵化地周圍水域遊逛幾週後,開始踏上征途,尋找水母和其他凝膠狀食物豐富的覓食地,這一過程需要它們游數千英里。幾年後,長得很強壯的雌性棱皮龜會重新游回它們出生的海灘,用前肢在沙灘上掘個坑後,一次產下150枚卵,然後用沙子掩埋。每個繁殖季(breeding year)它們能產卵多達1000枚。繁殖季過後,它們會頭也不回地爬向大海,開始返回覓食地,再用幾年時間積聚養分,為下次重返筑巢地產卵做準備。

過去30年,太平洋裡的棱皮龜數量一直在迅速下降。返回墨西哥一個筑巢點產卵的棱皮龜,已經從1982年的7萬隻下降到1999年的250只。目前還不清楚它們減少的原因。不過收集卵和捕獵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大西洋裡的棱皮龜數量一直比較平穩。這項最新研究是在加彭Par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加彭海龜協會、跨大西洋棱皮龜保護計畫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幫助下進行的。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海洋巨物項目(Ocean Giants Program)主管霍華德·羅森巴恩說:「這項重要研究工作顯示,要保護棱皮龜,首先需要對它們的重要筑巢海灘、覓食地區和重要公海區進行研究和保護。通過更好地瞭解棱皮龜的遷徙模式,及其對海洋特定區域的偏愛,現在該學會正在努力保護海上的棱皮龜,放在以前,這是很難做到的。」生物學家希望這些研究數據會對保護棱皮龜有幫助。這種龜幾乎終生生活在海裡,體長最長可超過6英尺(1.83米)。

棱皮龜的小知識

棱皮龜的壽命可達60年。

它們的體長可達6.5英尺(1.98米),體重超過半噸。

棱皮龜的外殼由厚厚的革質皮膚構成,質地像橡膠。

遷徙過程中,它們每天游30英里(48.28公里),時速可達22英里(35.41公里)。

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水母,不過它們也吃魷魚和海膽。

它們會把購物袋誤當成水母吞下肚,超過一半的死海龜肚子裡都有塑料。

為了保持體溫,它們能阻止血液流向鰭狀肢。

在海裡度過兒童期後,雌性棱皮龜會重新返回它們出生的海灘產卵。

在傳統亞洲醫學裡,海龜蛋可入藥,熱帶地區的人們把海龜蛋當做食物。拉丁美洲的人認為海龜蛋有壯陽作用。

人們捕殺棱皮龜以獲得肉食、它們的殼,或者將其煉製成油。

只有當它們產卵和小海龜被孵化出來時,它們才呆在陸地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