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的中共式外交詞令

在各種例行記者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的回答一律在套官話,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僵化和毫無新意的。法國學者張倫對中共式外交辭彙進行了總結和評論。就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張倫這篇《黨式外交語言可以休矣》發表在10號的BBC中文網。張倫認為,語言表現思維,反映體制,中共外交語言的貧乏和機械,表現著它的體制和觀念的僵化呆滯。

張倫總結了中共在一些場合的外交語言,例如:對待來自外國的批評:一定是粗暴干涉內政、別有用心的,說三道四、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揭露中國某些黑暗的批評報導都是帶有偏見、罔顧事實的;在中國人權方面,一定是中國人絕對享有言論自由的,遮蔽外臺、控制網路都是合法的,符合國際慣例的,中國的人權狀況之好是舉世公認的。

當領導人出訪或外國首腦到訪時,發言人說的一定是:意義重大,富有成果、友誼悠久、合作順利,而接待儀式沒有不隆重的,會談一定是熱烈、友好的,外國首腦對中國的發展都是高度讚揚的,欽佩都是由衷的,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都是兄弟的。

張倫認為,中共的外交語言給人的印象是機械、乾癟、甚至霸道蠻橫、強詞奪理、自吹自擂,是最典型的黨式宣傳語言特點,離良好的外交語言相去很遠。

那麼,中共外交辭令中最常用的是哪一個呢?

網友發現,向某國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是中共外交部最常用語言。網友投票選出「最熟悉的中國外交部詞彙 「也是「嚴正抗議」得票最高。

去年7月,韓美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之前,中共外交部曾先後6次表態,「抗議」外國軍艦機到黃海活動。

有網友說,外交部工作實在太忙,經常性的做這類工作是非常疲勞和辛苦的。網友因此免費為外交部起草了一篇抗議通稿,表示以便再次發生這類國際事件時可以無限期使用。

網友對中共發布的外交新聞語言進行的解讀也非常有意思。像「坦率交談」被解讀為「分歧很大,無法溝通」;而「表示極大的憤慨」的意思是「現在我拿你沒辦法」;「保留做出進一步的反應的權利」被解釋為「我們將報復」;另外「拭目以待」是「最後警告」;「士可忍孰不可忍」就是中共「不打算忍了,要動手了」。

在此之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國外記者有關諾貝爾和平獎的相關問題時說:」不是什麼人自認為掌握著輿論工具,跳得高,叫得歡,誰就掌握世界的公理!」張倫說,這個道理對中共何嘗不是一樣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