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稱月球表面的水大多來自彗星(圖)

一項新近發表的科學成果顯示,月球上的水大多由彗星「捎往」月球,「送水」時間大致為月球成形初始階段。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一個乾燥無水的衛星,而2009年美國半人馬座火箭和「月球坑觀測感測衛星」先後撞擊月球發現,月球上存在氣態和冰態水。

美國康涅狄格州馬衛斯理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詹姆斯·格林伍德引領的一支研究團隊藉助阿波羅探月計畫帶回的月球表面岩石樣本發現,月球表面岩石內含有一種名為磷灰石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喜水」特性。

磷灰石在地質歷史研究領域被認作是「水留下的簽名」。研究者認為,光顧月球的水的原始來源不外乎三種情形,一是來自月球地幔,二是來自「太陽風」,三是光顧月球的彗星。

利用氫的同位素測定法,研究者發現,月球岩石中磷灰石成分的「年齡」與三種已知彗星中磷灰石成分的「年齡」相彷。這三種彗星分別是海爾-波普彗星、百武彗星和哈雷彗星。

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呈雲霧狀外觀的天體。彗星的中央部分、即彗核部分的成分通常被認為是由冰和塵埃粒子組成,也有人將彗星形容成裹著塵埃的大雪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