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美國 必帶的一件行李是啥?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很多移民的行李裡頭都有一個電飯煲。對他們來說,電視、音響、冰箱、洗衣機和錄像機通通不是問題,但是電飯煲,美國、澳洲和加拿大會有這種東西嗎?他們實在不敢肯定。儘管親友老早就勸過他們不必擔心,就算老外的主食不是米飯,你也還是能在彼邦的市場上找到電飯煲的。千里迢迢帶去一個可能要換壓的電器,這是何苦呢?

可他們不管,仍然固執地抱著一個飯煲上飛機,不能讓它連著其它物品打包海運,是因為他們很擔心身在異國的第一個晚上就吃不到米飯。

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真是一個吃飯的民族。工作可以在海外,求學可以在異鄉,語言風俗也都能入鄉隨俗漸漸洋化,惟獨腸胃,雖有萬里之隔,依舊緊緊地繫在自己的文化裡頭,不舍不棄。而且我們還充分意識到自己那米食的文化特點。雖然這個世界已經充分地全球化了,尤其電器,幾乎沒有什麼文化差異,巴西人看的電視機和一個越南家庭裡的電視機不可能有任何顯著的分別。不過那一代的華人移民卻很清楚電飯煲是不同的,它是一種特殊的電器,附著在一種特殊的飲食文化裡面,東亞有的,北美不一定有。

所以我常常覺得日本人對現代東亞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發明瞭電飯煲。它是這麼地卑微普通,毫不耀眼,可它的影響實在要比 Walkman還大還深。我們不必隨時隨地聽音樂,但我們不能不吃飯。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日本人在現代化(或者西化)的浪潮中挽救了我們米食的文化,我相信即使沒有電飯煲,大家也還是會照樣煮飯吃的,可是那種情景很難想像。煮過煲仔飯的人都知道,用火和瓦煲去麩飯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呀!如果沒有電飯煲,生活節奏急促的華人移民們也許會少吃一點米飯,多一點外食。

簡單的電飯煲,它統一了世界但又不無視於世界的多元。我們今天煮飯只當它是稀鬆平常的一件瑣事,又豈料其來之不易?這個世界任何看起來很尋常的東西其實都是不簡單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