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衍生熱詞 隱喻當下

目前,在大陸火爆上演的國產電影《讓子彈飛》,票房已經「飛」過了5億大關。這部叫好又叫座影片,在中國引爆一股政治隱喻、解讀現實與歷史的浪潮,而「讓子彈飛」 的衍生詞也熱爆網路。

據大陸媒體報導,雖然身處競爭激烈的賀歲檔,去年12月16號上映的大陸影片《讓子彈飛》在17天之後,2011年元旦當天,票房突破5億。

《讓子彈飛》由大陸導演姜文執導,周潤發、葛優、劉嘉玲等主演,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名叫做張麻子的土匪,冒充縣官馬邦德在鵝城上任的故事。張麻子在鵝城與惡霸黃四郎展開了鬥智、鬥勇情節。

在影片爆紅的同時,比照現實,中國觀眾從中挖出許多政治和官場隱喻。

比如,影片中出現的「馬拉火車」隱喻「中國模式」的經濟現狀,網民認為,中國當下經濟上高度自由、高速發展而政治上高度集權、保守不變,一旦馬與火車之間的鏈接被突來的危機打斷,中國模式的火車也就人仰馬翻,灰飛煙滅。

還有民眾把馬拉火車解讀為「馬列主義」; 也有人說,電影還有「八九六四」的隱喻;重慶人看到的是諷刺唱紅打黑;上海人看到的是浦東開發的狂熱。

而在影片結尾,老百姓們起來反抗當權勢力,衝進平日欺壓、魚肉百姓的惡霸 「黃四郎」的碉樓時,喊出了那一句堪稱2011年最經典的賀歲詞:「你的不存在才最重要!」,網民認為,這隱喻了老百姓的心裏話,「中共的不存在」對中國人來說才最重要。

片名《讓子彈飛》也成了網路流行語,有網友說:繼《讓子彈飛》熱映之後,全國將上映《讓油價飛》、《讓地價飛》、《讓房價飛》……至於什麼時候籌備《讓股價飛》、《讓工資飛》,「目前還沒有時間表」。

香港《亞洲週刊》指出,中國電影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驚喜了。重要的是,中國的左、中、右觀眾都對電影闡述的「革命主題」表示肯定,片中台詞和意向被認為是對中國貪腐現實的諷刺比喻。

據瞭解,影片熱映沒有幾天,中共廣電總局就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減少《讓子彈飛》的排片場次,減少宣傳,減少話題輿論。南方評論週刊等媒體多篇文章透露:姜文諷刺現實的電影新作《讓子彈飛》,實際是影射貪污腐敗不堪,可能會被以「低俗」之名禁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