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LOGO(圖)
當你很生氣的從垃圾桶中,看見沒被毀屍滅跡成功的服飾吊牌時,請先深呼吸再深呼吸,省得自己先腦充血……
當大人的,就是永遠搞不清楚,衣服不就是要蔽體嗎?要保暖嗎?為什麼只不過是一個LOGO、一個Mark、一個標誌,卻要多花好幾倍的價錢?
我想這個時候,不管再怎麼說,孩子總有理由頂你,因為這個叫作Fashion,Fashionable,追求時尚,那我們該跟孩子做怎樣的溝通呢?
現在的孩子非常迷名牌,所以父母會匪夷所思:「怎麼可能花差一點零頭,就兩萬塊錢,去買兩件我從來沒聽說過的牌子,叫XXX的牛仔褲?」
你會很訝異這是什麼褲子這麼貴?當你很生氣的從垃圾桶中,看見沒被毀屍滅跡成功的吊牌,拿到這張吊牌,火速質問孩子時,卻見她氣定神閑的說:「老媽,這種材質的牛仔褲平常只能買一條,我還算是佔便宜,因為我憋到打折才買,買到了兩件,兩件耶,我還多賺了一條!」
如果用數學的角度來分析,好像她說的也很有道理?
從小,你教孩子如何去做金錢的規劃了嗎?還是用錢在彌補沒時間陪孩子的虧欠?還是以為用錢打發孩子,是既輕鬆又滿足自我的一種成就感?
這幾年,我參與了很多親子教育的演講,發現這個風氣有在慢慢形成,就是年輕一代父母們,會訂一個親子溝通日或是家庭會議的時間,可以把這個父母親所關心、所在意的問題提出來跟孩子做個討論。
如果要額外添購自己想要的行頭,要嘛就是從你的零用錢裡面去週轉張羅,若是要申請父母「支持」的話,可以實報實銷,但是額度要negotiable,要在可以商量的範圍內,家裡的支出用度,是有預算的,不能隨興搞透支,大人小孩都一樣。
規矩、紅線,如果沒先劃清楚,就很容易造成我們講一句,孩子頂我們九句。然後都動了肝火,時下孩子的口頭禪:「你腦殘啊!」「又不是智障、話都聽不懂?」「想太多老得快,是你自找的!」這些話,聽在耳裡,大概滅不了火,還會氣死老百姓。
記得女兒讀國中的時候,惡作劇的男生會過來從後面、隔著衣服猛拉一下Bra的肩帶,然後彈回去,彈的一聲,滿痛的ㄟ。
孩子回來抱怨的時候,我氣到說:「聯絡簿拿來!我非要把這個事情寫起來,告訴你們導師不可!哪有這麼不尊重女生的?怎麼可以這樣!」
她說:「媽媽,尊不尊重還在其次,更過分的是,他拉完我的肩帶還去拉別的女同學的肩帶,然後回來跟我說,妳那個內衣應該不是什麼名牌,彈性很差,人家誰誰誰的內衣彈性很好,彈回去那力道好強喔!妳這是不是菜市場買的?媽,妳看,都是妳啦,拜託妳,以後就不要再去菜市場,替我買內衣了!」
可連我自己也穿「菜市場牌」呀,我一向都是這樣,也不過就是一件貼身衣物嘛:「可是媽媽也不知道要買什麼名牌?」說得心很虛。
「有黛安芬、華歌爾啊。」我說:「那不是都是名牌?很貴的!」
「就是要那個質料才好!」女兒反過來還將我一軍:「你們這種年紀大了的女人,受地心引力的影響,胸部都下垂了,還去菜市場買那個什麼三件五百塊的,能看唷?」
當時真是啞然,無言以對的超糗又窘。
專家一點靈:建立溝通平臺 別大小聲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迷名牌?
一來也許是拜電視、傳媒一直打廣告刺激消費之賜;二來可能是同學之間愛比較,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父母所想的那麼單純。如果父母親跟學校,能雙管齊下,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自己還沒有能力賺錢,都還在家庭的預算中「過日子」,生活是不能看上不看下的「拚名牌」。
孩子也沒大人所想的那麼不可理喻,如果當他們是你的平輩朋友,也是可以跟孩子好好溝通的:「我們多久添購一次衣服?是換季?農曆年前?或是你的生日?我們可以買的金額是在多少到多少之間,超過就要自己想辦法存錢支付。」
跟孩子有一個溝通的平臺,遠比他瞞著你偷偷去買,然後事後當你發現的時候,就怒不可恕的責斥孩子:「吃米不知米價」、「奢侈浪費」、「活該父母就得當提款機?」等等等,我想這些情緒性言語,就是很不必要的鬥嘴發泄了。
- 關鍵字搜索:
-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