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量化寬鬆
摘要:當前美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具體表現為高失業率、低產能利用率以及物價的持續下滑。作為研究大蕭條和日本通縮問題的專家,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最為憂慮的是擔心美國陷入日本式的債務-通縮循環。
美國量化寬鬆的意圖何在?
一方面,當前美國經濟結構性復甦,就業難以全面提升。例如,從目前美國經濟的需求側來看,個人消費支出已恢復到危機前的最高水平,但投資卻較危機之前的最高水平下降了20%。投資中降幅最大的是房地產投資,下降幅度達到56.9%。與2007年第4季度相比,當前的房地產從業人員減少了20%,而剔除掉房地產、製造業以及汽車零售之後的非農就業在此期間僅下降2.4%。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就業吸納能力下降。因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各類金融機構有惜貸傾向,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表現之一是貸款可得性下降,之二是貸款利率大幅上升。中小企業是美國的主體就業部門,其對就業的貢獻率接近85%。因此,融資困難惡化了中小企業經營,並成為掣肘美國就業市場復甦的重要因素。
此外,與高失業率相對應,目前美國工業部門的產能利用率遠低於歷史水平。截至2010年10月份,該指標僅回升至2001年經濟衰退時的最低水平。產能閑置導致美國物價水平在低位徘徊,核心CPI在2008年9月份之後持續回落,反映了在產能過剩、貨幣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通縮已成為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
在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至0.25%以下之後,其名義利率再無下降空間。而為使貨幣政策更為"寬鬆",量化寬鬆就應運而生。該政策的核心目的有兩個:一是在短期利率無法下降時,儘可能地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經濟復甦;二是催生市場的通脹預期,避免經濟陷入日本式的債務——通縮循環。
一方面,量化寬鬆政策有利於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的降低,並會刺激企業的投資支出,進而推動經濟復甦。除了設備投資、建築投資受低利率刺激會出現增長之外,存貨投資也會因為庫存成本降低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預期而重新增長。另一方面,量化寬鬆以及弱勢美元政策也能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催生通脹預期。2010年7月份以來,銅、鋁、小麥、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普遍上漲,這反過來又推動PPI和CPI中的能源價格回升,成功地阻止了美國綜合物價水平的下滑。但這也為廉價資金持續湧入全球新興市場買下了伏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