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是最近的熱門話題。筆者對這個問題的大致看法可以歸納為:大概率地相信通脹會繼續;小概率地相信利率政策會壓制住通脹;零概率地相信投資銀行存款和國債可以趕上通脹。整個社會,只有一小撮有薪酬議價能力或特殊投資渠道的人,才能趕上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也能克服貨幣購買力損耗的危害。
在這種觀點下,我建議大家去買高收益企業債,尤其是打折的封閉式債券基金,爭取獲得6%以上甚至接近兩位數的固定收益回報,以此儘可能地減少自己的財富損失。至於通脹是否會加劇,利率是否會繼續往上爬?我只想問一句:如果三到五年內,每年8%的投資收益都不能克服通脹,甚至不能趕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那股票要跌到什麼位置去?
當然,以上建議的前提,是利率不會在一兩年內突然走到一個離譜的高位。所謂離譜,我指的是達到兩位數以上。
我不是很資深的金融市場參與者,本來覺得五年期存款利率或者中長期國債利率能超過5%已經很厲害了,8%以上已經超越了我的想像力。但前兩天和一個前輩交流,他提醒我90年代初的利率加保值貼補曾經接近20%。我於是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歷史上的銀行利率,結果讓我嚇了一跳。1993年的五年定存利率是13.86%,八年是17.10%(是否包含保值貼補待查)。再往前看歷史,更讓我這個「井底之蛙」震驚:從1980年後,五年期利率就從5%以上逐年攀升,在1989年的時候曾達到比1993年還略高的水平。我出生後,至少有十年的中長期銀行利率是兩位數的!
80年代末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多,普通老百姓金融意識也不強,所以對這麼高的利率意味著什麼,並沒有切膚的認識。也許那時也是物價飛漲,但是父母的工資增長應該也不慢,所以生長在80年代的孩子沒有覺得家庭物質生活水平在下降。但是如果那時就有總市值幾萬億的股市,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存款和債券必須以市值計價,那會是多麼可怕的景象?
現在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證券分析師和投資經理們,經驗之淺薄、眼光之狹隘,好比是物理學史上的亞力士多德;個別「老法師」,也就是牛頓的水平;而見識過兩位數利率的牛人們,才叫投資領域的愛因斯坦。只是太超越時空的智者是無法讓大眾理解的,所以諸位看的股評文章還是大多出自亞力士多德們的庸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有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